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嫦娥三号的核电池:动力持久不怕冻还可取暖(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叶鹏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航天是一项风险极高的事业,没有强大的国力和技术储备,很难进行。从火箭运载工具到航天器的设计制造,从深空测网布局到遥操作,从无人探测器到载人航天,每一步都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天空就在那里,我们需要梦想更需要理性,从嫦娥一号升空到实现载人登月的梦想,中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每一步的迈出都要依据中国的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而制定。

  寒冷的月宫即将迎来首位中国访客。12月2日,承载国人探月梦想的嫦娥三号顺利升空,并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了中国首个航天器在地球外天体着陆的大幕。

  按照计划,嫦娥三号将在12月6日进入高度为100公里的近月轨道,并在发射13天后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而首次登月的“玉兔”月球车将完成月球探测、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下,中国在宇宙探索的路上开始“加速度”。

  “落下去,走起来”

  自1976年美苏等航天大国探月工程告一段落以后,就没有哪个国家再到月球上进行落月探测。

  按照中国的嫦娥三号任务,整个探月共有三步,落下去算一步,月球车走起来算一步,到达之后完成全部任务是最后一步。在“嫦娥之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看来,安全落下去就是成功,随后月球车离开着陆器行走起来并能在月球上工作一段时间,任务结束以后就是最大的成功。

  如何安全地落下去,并顺利地走起来,是嫦娥三号遇到的最大挑战。

  在整个落月过程中,在离月面一百米的时候要像直升机一样悬停,通过全景相机等对月面进行探测,选择合适的降落区。若有石头或者是坑,就要进行平移,选择一个更安全的地方。

  随后的软着陆更是巨大的考验。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不能使用降落伞进行减速,科研人员采用变推力发动机、自主导航控制技术和研发缓冲吸能部件来攻克这一难关。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嫦娥三号出品:迄今最清晰月面照片展现真实月球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月面高分辨率全彩照片不久前首次公布,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也给全世界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据介绍,这些照片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首次获得月球表面的最清晰照片,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真实景象和细节,玉兔...

“玉兔”醒了 带病与“嫦娥”一起开工

台海网(微博)3月15日讯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 余晓洁郭丽琨)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14日6时42分,嫦娥三号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收到正常遥测信号,成功自主唤醒。此前,嫦娥三号着陆器于12日15时21分自主唤醒。进入第四月昼工作期后,着陆器和月球车搭载的载荷重新开机,按计划开展有效探测工作。   在此前三个月昼工作期,着陆器工作正常。着陆器上搭载的有效...

中国已经具备开展火星探测的条件 何时启动取决于国家财力和决策

台海网(微博)3月1日讯 据新华网电(记者王敏 任沁沁)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国已经具备开展火星探测的条件。   叶培建表示,深空探测,必须要走到比月球更远的地方,我国航天人在嫦娥一号完成后就设想探测火星。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已比较成体系。尤其是探月工程二期后,我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