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竞争的热点地区,一些西方国家加入该地区的角逐。远在欧洲的英法两国,不仅在亚太地区动作频频,还相继发布“印太战略”。2月至3月,两国相继举行亚太合作论坛和印度-太平洋问题高级别磋商。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表,英法都将获取利益作为政策着力点,但因自我定位存在差异,市场总量相对饱和,两国在多项事务上存在竞争。
竞争地缘红利。作为唯一在亚太地区拥有领土的欧盟国家,法国在处理地缘竞争问题时,姿态更加务实,避免在有关大国间选边站队,进而形成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希望赢得和巩固欧盟国家对法国“领头羊”的认可。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的英国则没有这么多顾虑,尤其是“脱欧”后,主动停靠于美国的遏制战略庇护伞之下,自动嵌入美日澳等国构建的军事盟友体系,将地缘诉求牢牢拴在美国身上。可见,英法两国在亚太地区地缘战略中蕴含的结构性分歧,势必导致双方在地缘利益角逐中明争暗斗。
竞争合作伙伴。从两国发布的文件看,印度成为双方共同拉拢的对象。两国均认为,印度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洋大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考虑到印度历届政府奉行机会主义,必然会在英法之间寻求战略平衡,两国势必竞相提供符合印度口味的公共产品。此外,由于澳大利亚在军购和联盟问题上刺痛了法国,也使法国不断强化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印度尼西亚同澳大利亚源自身份错位和安全困境的战略交锋,也会促使背后助力的英法两国暗中较劲。
竞争军火市场。对于经济效益的嗜好与贪婪,构成了西方国家介入亚太地区事务的原始动力。相较于数字治理、绿色能源等合作领域,售卖武器装备和经营后勤体系的收益显然更加直接。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专家罗伊·乔杜里直言,如果没有防务合作,印度和英国不可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此同时,具备自主国防工业体系的法国,早已在该领域挣得盆满钵满。过去3年,法国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相继达成累计78架“阵风”战机合同,以及正在商议的常规动力潜艇项目,都表明法国在军售领域的不俗实力。随着亚太地区复杂关系网络的不断碰撞,势必激起各国对于国防安全领域的海量投资,在真金白银的市场份额争抢中,英法之间定不会心慈手软。
无论是“搭便车”还是充当“排头兵”,英法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如意算盘恐难以实现。
一方面,美国是制约英法两国在亚太地区政策有效性的最重要原因。根据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的“护栏”学说,美国基于自身实力地位出发构建的“印太地区”安全格局,就是要在本地区冲突主体之间构筑一道屏障,在不断唆使地区盟友蚕食竞争对手战略底数的同时,防范军事冲突的爆发,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使得美国利益最大化。对于不得不看美国脸色行事的英法两国,实际上可运作的空间有限,一旦触碰了美国的利益底线,美国便会直接下场,压榨盟友。法国一份数百亿美元的潜艇合同被美国“横刀夺爱”,就是最直接的例证。
另一方面,英法两国提供的“菜单”未必合人“胃口”。抛开安全议题,英法两国也希望在经济、社会、环保等领域与亚太国家保持合作。然而,英法两国推广的规范与制度,往往超越当地发展实际,制约了合作的可行性。以法国提出的个人数据安全为例,很多太平洋岛屿国家尚未建立完备通信体系,难以建立数据库以应对外部挑战,与法国合作的结果只能是让渡数字主权。此外,西方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普遍采取“捐赠+高息融资”和“捐赠+主权割让”模式,越来越没有市场。近期,尼泊尔议会批准与美国签署极具争议的“千年挑战计划”引发的社会动荡,就反映了普通民众对西方政策的反感。
(作者:刘赫然 左 尚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
(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