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国防军参加军事演习。
为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当地时间3月10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在昆士兰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该国40年来最大规模扩军计划。根据该计划,到2040年,澳大利亚国防军总人数将从现在的6.14万人增至8万人以上。加上约2万名国防部雇员,澳军总人数预计将达到10万人以上。
抛出高额国防预算
莫里森总理办公室发布的会议记录显示,这项为期20年的扩军计划预计花费380亿澳元(1澳元约合4.6元人民币),将着力提升澳大利亚同美英两国在“奥库斯”联盟框架下的尖端军事能力,尤其是在太空和网络领域的作战能力,确保其年度国防开支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以上。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达顿表示,这项扩军计划不仅可以使澳大利亚获取先进技术装备,打造一支可以胜任各类复杂任务的高技术部队,还能通过整合军地相关部门资源,提升国家创新水平,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建立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
就在发布扩军计划的前3天,莫里森还宣布一项重大国防支出项目。澳国防部将斥资至少100亿澳元在东海岸建造一个全新潜艇基地,以停靠该国未来将装备的核潜艇,并方便美英核潜艇访问。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澳北部罗伯逊军营项目以来,澳国防军首个新基地建设项目。根据计划,建造新基地的初步工作预计2023年底完成。最终基地选址将在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新南威尔士州的纽卡斯尔和肯布拉港中产生。莫里森表示,新基地将为回港的核潜艇提供专门后勤支持和服务,进一步增强澳大利亚战略威慑力。
试图达成多重目的
澳大利亚远离全球热点地区且无强敌威胁,其执政高层不断渲染外部安全威胁,持续强化军队建设,意在达成多重政治目的。
第一,临近选举,赚取选票。澳大利亚将于5月举行联邦大选,根据最新民调数据,意图连任的莫里森政府的支持率低于反对党工党候选人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事实上,西方世界整体回归“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使安全议题再次成为各方势力撬动选民的核心杠杆。任何一方政治派别都希望通过这一议题赢得选民支持。就在莫里森宣布扩军计划的当天,阿尔巴尼斯也表示,国家安全利益将“超越党派分歧”,增加国防支出将成为其执政的优先事项。
第二,巩固势力范围,排挤对手。过去两周,在被批评反应迟钝和忙于摆拍后,澳国防部缓慢部署2651名国防军参与东南部抗洪抢险工作。此前,澳军方人士给出的解释是人数不足和缺乏训练。实际上,在面对南太平洋岛国自然灾害时,澳军并没有“力不从心”,尤其是最近汤加火山爆发,即便是舰上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和电力中断,澳海军“阿德莱德”号两栖攻击舰也要盯着其他国家运送救援物资。可见,视南太平洋地区为自身后院的澳大利亚,未来增加的澳军将更多用于守护自身传统势力范围。
第三,增加曝光度,赢得“点击量”。俄乌冲突使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东欧平原。有分析指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等西方国家将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欧洲方向,澳大利亚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对澳大利亚来说,使劲翻炒亚太紧张局势,是增加其国际形象和话语权的重要手段。此番扩军,将使澳大利亚国防支出占比增至GDP的2.1%,超过美国规定北约盟国的平均水平,不仅可以表明自身对“印太版北约”的支持力度,也从心理上威慑地区相关国家,赢得“点击量”。
潜在影响不容低估
有观点认为,在国际政治领域,具有地缘竞争关系的国家往往会陷入安全困境。其中一方提升军事实力,会加剧另外一方的不安全感,甚至引发双边军备竞赛。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就处在这样一种关系中。
近几个月,与澳大利亚存在一定矛盾纷争的印度尼西亚,先后购买A400M战略运输机和“阵风”战斗机。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印尼感受到了来自南方的军事威胁,不得不迅速强化国防建设以应对日益紧张的地区局势。与此同时,国家间关系充斥着错误知觉,激增的军事实力和频繁的军力部署,可能激化军事冒险主义,尤其是像澳大利亚这样对武力有着特殊偏好的国家,更容易因迷恋进攻性现实主义而误判局势,深陷“战争泥潭”。
此外,德国数据统计公司Statista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第四季度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出口激增,澳大利亚2021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61万亿美元。虽然年度增速有望达到4.7%,却再一次暴露了澳大利亚单一产业链条的弊端和隐患。一旦军事费用过多挤占民生支出,且无法有效维持增量建设,经济的脆弱性势必撼动国家和社会稳定根基。
(作者: 刘赫然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
(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