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本月初,缅甸政局风云突变,引来全球关注。作为缅甸的邻邦,中国同此次事件所涉及的缅甸军方和民盟都有着友好关系,中国不愿意看到现在的局面出现。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过去几周,有不少针对中国的奇谈怪论流传,有虚假信息,更有抹黑、造谣,导致在缅甸国内对一些民众造成误导。《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诸多有关中国的谣言背后,可以看到 “港独”“台独”势力的黑手,以及一些西方智库、非政府组织借机搅局的影子。
“奶茶联盟”——端出“毒奶”,还是老套路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过去几周,潜逃到英国的乱港分子罗冠聪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多篇帖文,或直白或含沙射影地散布“中国支持缅甸军事政变”等假信息,以激起反华情绪。比如2月16日,他在推特上声称,有“可靠信源透露”,缅甸军政府正在接受来自中国的“技术援助”,以构建“网络防火墙”,阻止缅甸民众上推特、脸书、纽约时报等网站。一天后,他又声称缅甸人向当地运营商发送短信会收到乱码,但这些乱码是汉字,借此发出某些暗示。
在罗冠聪这些帖文下方的评论区,有不少2021年2月才注册的新账号对他进行“声援”。这些新账号的粉丝和帖文都非常少,也很少有关于个人生活的信息,而这些通常都是网络水军的特征。
此前泰国动荡期间出现的以构建“反华包围圈”为目的的所谓“奶茶联盟”,在此次缅甸政局动荡中也扮演了借机搅局、向中国“泼脏水”的重要角色:2020年,泰国发生一连串反政府示威活动,当年4月,一名泰国演员及其女友在推特上因发表涉疫情辱华言论引发中国网友批评后,一些来自港台的社交媒体账号突然冒出,称“泰国有泰式奶茶,台湾有珍珠奶茶,香港有丝袜奶茶”,宣称声援泰国抗议运动并“反对中国霸凌”。
“奶茶联盟”在缅甸动荡中用了类似套路——借“声援民众”之名,行“抹黑中国”之实。《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到,在缅甸军队接管政权后,许多港台账号立刻发出“欢迎缅甸加入奶茶联盟”的帖子,并大量散发皇家缅甸茶包的图片,进而又在推特等网络平台上发起“奶茶联盟”“缅甸”的标签趋势,吸引更多关注。接下来,就是在这一标签趋势下发布大量涉华谣言或抹黑信息,有阴谋论,有简单粗暴的“口号式”抹黑,还有反华漫画、海报、视频等。形式多样,共同点是都没有提供任何证据。
对于这些不实信息,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2月中旬曾做出明确澄清:“我们注意到有关传言,包括所谓中国飞机运送技术人员来缅、中国帮助缅甸建防火墙、中国士兵出现在缅甸街头等。我可以明确地说,这些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十分可笑。”陈海提到,网传谣言一开始诬称航班运载的是技术人员,配图故意截掉“货运航班”字样,后又炒作飞机运载的是所谓“武器”。“如果这类流言还能在缅甸有市场,只能说明其背后有别有用心的势力在操控和煽动。”
“‘奶茶联盟’采取的是一种典型的‘刷屏’‘网军’式政治宣传手段,”香港时评人邓飞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手段尤其为香港、台湾一些年轻政治激进分子所选择,他们善于使用一些表情包、视频,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跨境政治宣传。“一些受众并非认同其观点的正确性,但受其有趣、刺激性手法的吸引,进而被潜移默化植入观点。”
尽管“奶茶联盟”经常把自己置于声援他国民众的“道德高地”,但常年关注港台反华势力在互联网上行动的台湾网络大V“黑夜奇侠”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奶茶联盟”并非真心想帮助他国民众,他们的核心目的是“采取一切手段反对北京”,尤其是在中国周边国家。“奶茶联盟”和港台两地的部分政客有明显勾连,每次有针对性的行动,先是有组织地带起风向,接下来陆续会有“自发性”的水军前来帮忙。
在此次缅甸变局中,罗冠聪曾多次在其推特上加上“奶茶联盟”的标签发帖,此前泰国示威期间,乱港分子黄之锋也多次为“奶茶联盟”摇旗呐喊。而台湾“总统府”发言人谷辣斯·尤达卡去年10月也在推特上用“奶茶联盟”的标签发帖。
“台湾这些人在缅甸搅局的小算盘很明显,即‘立足台湾,决战境外’,这也是继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后台当局的一贯思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搅乱中国大陆在边疆、周边和海外的利益,让北京的目光和精力无法集中于岛内。所以不管哪里发生任何事情,他们都会尽可能把中国扯进去,挑拨矛盾。”一名长期关注两岸事务的台湾时评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在他们看来,这就好像历史上倘若中原王朝诸事缠身,就无暇处理割据政权了一样。”
西方组织及其爪牙
在缅甸搅动局势、挑动反华情绪的不只有“港独”和“台独”,还有一些西方智库、非政府组织(NGO)的活跃身影,而他们与缅甸内部力量的结合则要比前者更为紧密。
缅甸智库“缅甸事务”高级研究员埃貌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至少5个月前,他就看到很多社交媒体账户在传播针对中国的负面或虚假信息。他不知道这些账户的幕后黑手是谁,但它们很明显“在故意攻击中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仰光学者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而他的推测是,诸如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等西方组织可能是藏在幕后的那只手,“因为这些基金会经常资助一些缅甸国内的NGO或智库——每次大约10万到20万美元,而这些机构则会为他们的捐助者做一些政治性宣传”。
去年10月,中国两名东南亚研究学者周峰、唐德鑫曾在一篇论文中分析说,“大缅民族主义”今天仍是缅甸民族最大的精神痛疾,至今,缅甸社会依然对华侨华人和侨社等存有强大戒心。而近年来,西方政商力量和智库等对缅甸渗透明显,他们联合并利用了缅甸内部的这股“大缅民族主义”力量,在缅甸处理“民地武”等方面不断诋毁中国,试图将缅北“反华前沿化”,更支持、培养和塑造了一批为其所用的当地舆论机构,左右缅甸社会对华认知和交往判断。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要数“缅甸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和“缅甸德高政治研究所”。
《环球时报》记者在“缅甸战略与政策研究所”的官网上看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等多个美国和欧洲基金会都是该研究所的捐助者。去年12月底,该智库曾发表一篇题为“缅甸和平进程中的国际行为者”的所谓“研究报告”,分析外国在缅甸扮演的角色。这篇文章一边声称“中国倾向于保持其在克钦邦等地区在政治和军事上排他性的影响力”,一边赞扬美国“支持一个和平、繁荣、民主的缅甸,尊重所有人的权利”,其观点的偏颇性不言而喻。
另一家在缅甸政局变动期间大力抹黑中国的机构名叫“为缅甸公义”,它自称是一家“公民团体”。《环球时报》记者发现,该团体成立时间不长,但具有十分明确的“行动纲领”及激进的行事风格,而其“报告”发布和扩散的渠道之一正是美国为对华宣传而组建的“自由亚洲电台”。
“自由亚洲电台”17日援引“为缅甸公义”的报告称,有16家外国军火商向缅甸国防军供应常规武器和相关物品,其中中国企业最多。该团体发言人更牵强附会地称,中国某公司向缅甸军方售武,“缅甸军方将武器用作对付人民”,甚至还将上述内容与缅甸本月初发生的政局变动及缅甸民众在中国大使馆外集会一事扯在一起,称缅甸民众“认为中国默许缅甸军方发动政变……为军队发动政变提供弹药和本钱”。
在专业人士眼中,此类说法本身就是伪命题,无疑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军事专家宋忠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方军工企业与缅甸军方之间有着正常的军贸行为,缅甸不仅向中国,也向俄罗斯、印度购买武器装备,缅甸在军售领域一直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有着很多业务合作。
“为缅甸公义”于2020年成立,自称“是一群秘密的激进分子”,正在与盟友收集证据,“揭露为缅甸的‘残酷压迫’提供资金的庞大商业网络”。该团体在其网站上声称,他们发起的运动“旨在向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和投资者施压,要求他们从缅甸军方企业撤资,并剥夺军方获得的利润”。
“西方在缅甸境内资助大量NGO从来不是秘密,而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在缅甸建立一个亲西方、和中国保持距离的政府。”厦门大学学者庄国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为什么一些人会被谣言迷惑?
这些有关中国的谣言到底在缅甸社会中产生多了大影响?“看到这些谣言后,很多缅甸人可能一时间情绪会非常激动,进而不假思索地相信。我的很多朋友最初都对这些说法信以为真,直到我解释之后,他们才意识到其中的荒谬之处。”在缅甸出生、现居缅北地区的张先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这位张先生表示,缅甸有不少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落后,很多人尚且不能全面了解自己的国家,遑论理解国际政治。因此,一旦别有用心的人向他们兜售谣言,他们很容易上当。“不过,不断澄清真相,仍然是有用的。”他说。
埃貌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的确有一些缅甸人不喜欢中国,尤其是受社交媒体影响较大的年轻人,“他们认为在军政府时期,两国间的交流和接触缺乏透明度”。但他认为,在过去5年中,缅甸社会对中国的负面情绪整体上在减少,因为人们看到缅甸与中国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透明。而最近之所以有民众相信“中国在缅甸煽动政变”的谣言,或许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将能从政变中受益”,而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表示,中国与缅甸民盟和军队都保持良好关系,并敦促缅方保护动荡下中国在缅企业与公民的安全。《纽约时报》此前在一篇文章中分析称,中缅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包括铁路和港口项目,它们是中国将自己的经济走廊延伸到印度洋的“一带一路”计划的一部分。“这些项目的命运现在充满不确定性,而中国人不喜欢不确定性,”文章称,中国在与昂山素季建立关系上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取得了一些成功”。
“中国一直希望和缅甸在包括经贸在内的各个领域开展合作,所以中国更希望看到缅甸局势趋于稳定。”宋忠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一直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也不可能对缅甸发生的政局变化事前知情。
在埃貌觉看来,目前缅中关系整体上仍然是“积极良好”的,但缅甸政局最终将为两国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仍不清晰,“这将取决于缅甸如何应对,也取决于接下来中国的做法”。不过,他赞同中国未跟随美、英、加等国制裁缅甸的决定,“因为制裁只会给缅甸人民带来伤害”,而认为“制裁是支持缅甸人民”的想法更是非常愚蠢,尤其缅甸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正遭受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记者 白云怡 李司坤 黄兰岚 单劼)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