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军事历史  >> 正文

烈士孟广泰的亲人找到了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解放军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一连几日的大雪,让这个辽北小村庄披上了厚厚的银装。

11月28日上午,记者一行人驱车来到辽宁省开原市八棵树镇貂皮屯村,刚到村口,就见到翘首以盼的村民孟昭昌。

孟昭昌年过七旬,头戴条纹针织帽,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他告诉记者,几天前,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安葬,他们在电视上看到,与25具志愿军烈士遗骸同时归国的335件相关遗物中,有刻着“孟广泰”三个字的水壶物件。“我三叔名字就叫孟广泰!”孟昭昌激动地说,他已好几宿没睡好觉。

“找到三叔是我父亲的遗愿,也是我们全家人的愿望。”我们边走边聊,很快来到一座农家小院。这是孟昭昌的家。院子里的积雪已清理干净,屋里火炕烧得热乎。坐在火炕上,记者听孟昭昌讲述三叔的故事。

“1951年秋天,三叔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刚开始还给家里写过信,不久便与家人失去了联系。7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他的消息。”孟昭昌向记者介绍,孟广泰生于1926年,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三。

1952年初,孟广泰给家里来过一封信,信封里只有一张小小的纸条,他告诉家人,自己是在志愿军19兵团64军190师568团92炮连当兵。自那以后,家人就再也没有他的任何消息。

孟昭昌兄弟几人都未亲眼见过孟广泰,他的故事是听父辈讲述的,而今,父辈都已故去,只有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依稀记得孟广泰的样子,邻居回忆说:“孟广泰参军入伍时,身材瘦削,个子很高,是个勤劳老实的人。”

由于年代久远,孟广泰写给家里唯一的一张信纸没能留存下来,但家人把部队番号誊抄到了本子上。70多年来,孟家人一直没有停止寻找孟广泰。2000年8月,孟昭昌拿着村委会开具的介绍信,去查找三叔的消息,也没有找到有用的线索。

直到11月22日,孟家晚辈孟宪军在电视上看到刻有“孟广泰”三个字的水壶物件,全家人又重新燃起寻找孟广泰的希望。第二天,70岁的孟昭昌赶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确认信息。

孟昭昌告诉记者,目前,还不能确认这个水壶的主人是不是三叔,也无法判断此次回国的烈士遗骸里有没有孟广泰。他们联系了当地的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交再次寻找孟广泰的申请,希望能够进行DNA信息采集,与相关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比对。

“此次回国的志愿军遗骸及遗物大多发掘于‘三八线’附近区域,其中涟川遗骸8具、遗物101件,扬口遗骸5具、遗物73件,华川遗骸2具、遗物13件,铁原遗骸1具、遗物11件……”负责此次志愿军遗骸遗物归国活动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关于“孟广泰”的身份信息还无法确认,但相关考证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烈士信息的确认有一整套严谨规范的程序,需要开展综合分析研判,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缩小烈士亲属摸排范围。不论是从战史信息比对,还是通过DNA信息比对,都有许多工作要做。”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时间久远,加上同名同姓或者信息登记讹误等诸多因素,一些烈士的信息难以短时间得到确认,烈士直系亲属比较难找到,这些都给DNA比对工作造成了不小困难。“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提升遗骸鉴定比对成功概率,争取为更多的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

目前,当地人武部、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正在就家属提供的部队番号等信息,开展信息核实与档案查询等工作。“无论这些回来的烈士遗骸里有没有三叔,我都高兴。这些烈士都是三叔的战友,和我的亲叔叔一样,他们共同参军、为国捐躯,都是我的亲人。”孟昭昌说。

(来源:解放军报

相关新闻
微纪录片丨以国之名,接英雄回家

山川同念,英雄回家。 今年是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十年间,不变的是以国之名、最高礼遇,不变的是全国人民对先烈的崇敬。 年轻的仪仗兵,更严格的训练,再轻一点的礼步,是新时代军人对烈士的致敬。志愿军老兵李维波端端正正的军礼,十年从不缺席,是对战友的等候、对英雄的尊崇。 以国之名,接英雄回家。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英雄回家|繁花依旧

  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英雄归来,繁花依旧。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我们致敬英雄! (来源:新华网)

英魂安息 家国安宁——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侧记

雪后初霁,阳光透过松柏枝桠,照耀着国旗为盖的棺椁。   24日上午,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25名志愿军烈士英灵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到中华大地安息。   11月24日,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入场。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