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守纪如铁 意志如山
■周燕虎
邱少云(1926-1952)牺牲时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3营9连战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一支军队,只有纪律严明、军令如山,才能上下同欲、所向披靡;一名军人,只有守纪如铁、意志如山,才能毫无畏惧、舍生忘死。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奉命攻占391高地敌军前哨阵地,邱少云和战友潜伏在距敌军阵地前沿60多米的草丛中。敌人发射侦察燃烧弹,恰巧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草丛,烈火蔓延到他身边,点着了他的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潜伏战友安全和战斗任务完成,邱少云以超乎常人的强大意志,强忍烈火焚身的剧痛,牢牢趴在原地直至壮烈牺牲,用生命铸起一座“纪律重于生命”的不朽丰碑。
回眸70年前那场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面对条件极为艰难、力量极为悬殊的严峻考验,志愿军官兵之所以敢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以劣势装备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即使粉身碎骨,也“决不畏惧,决不动摇,上级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意志如钢铁般坚韧不拔、牢不可破,和始终坚守铁一般的纪律是分不开的。
出国作战前,志愿军专门进行政策和纪律教育。彭德怀强调:“这次出国作战,纪律问题更重要。”在长津湖畔“50年不遇的严寒”中,衣着单薄的志愿军官兵战斗在零下4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虽然动作僵硬如原木,仍奋勇前进、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冲锋让对手终生难忘;接到“死守铁原”的紧急命令,志愿军某部坚守在狭窄的铁原地区,阻敌13个昼夜,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人在阵地在”的钢铁誓言,任务完成后,“一个师只剩一个团”“铁原变成了‘血原’”。李奇微曾慨叹:“中国军队习惯了各种极端恶劣的天气,也习惯于忍饥挨饿,纪律严明,训练有素。”
正是靠着这种“纪律严明”,不论是面对饥寒交加的极端考验,还是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敌人;不论是一个人的孤军作战,还是一群人的浴血奋战,志愿军官兵总是闻令而动、执令而行,攻如猛虎、守如泰山,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战争实践反复证明,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不仅是人员数量多少、武器装备优劣、技战术水平高低,更是困难挫折中交战双方意志力的比拼、生死考验前纪律性的对决。“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个纪律,是建立在高度政治觉悟基础上的革命纪律,是党的意志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的集中反映,是革命军人“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意志决心的全面彰显。
习主席强调,军队是最讲纪律的,纪律严明是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对广大官兵来说,遵守纪律是无条件的,必须坚持有纪必守、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切实“用铁的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让守纪如铁、意志如山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强军征途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