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热播的《水门桥》,志愿军战士冒着炮火和严寒,视死如归,三炸水门桥,再一次触动了无数观众的泪点……
桥梁,是架设于江河、峡谷上的重要交通设施,是交通要道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敌我双方围绕着重要桥梁,反复进行着护桥、炸桥、修桥的斗争。炸桥的目的,志愿军主要是为了切断敌人退路和阻断增兵;美军主要是为了瘫痪志愿军补给线。炸桥的方式,志愿军由于武器装备的劣势,主要采取偷袭,用炸药爆破;美军仗着空中优势,用飞机和大炮狂轰滥炸。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对朝鲜北部军事运输线的封锁破坏,其时间之长、手段之多变、轰炸密度之大,在战争史上是罕见的。仅在铁路线上,就投掷各型炸弹19万余枚,共破坏桥梁1600余座次。因为有些桥梁被反复炸毁、修复好几次,比如一座桥被炸毁3次,就是3座次。
英雄的志愿军铁道兵、工程兵,顽强奋战,抢修抢建,建设“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其中,共抢修、抢建铁路桥梁2290余座次、修复公路桥梁1197座次,经铁路运送的物资和部队达38.5万余车,汽车运输各种物资480余万吨,有力地保障了前线的作战。
下面我们来看看抗美援朝战争几次著名的炸桥。
首当其冲的鸭绿江大桥
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鸭绿江畔,有一座著名的断桥,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这座大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又称丹东鸭绿江大桥,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桥长944.2米,桥宽11米,12孔。1950年11月,被美国空军炸断,成为抗美援朝沧桑历史的见证者。
美机轰炸鸭绿江大桥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当时,志愿军主要从3座桥跨过鸭绿江的:安东(今丹东)鸭绿江桥(今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长甸鸭绿江桥(今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辑安鸭绿江桥(今吉林省集安市)。
由于鸭绿江大桥是从中国进入朝鲜的第一道门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交通大动脉”的战略地位,必然首当其冲遭到美方千方百计的破坏。1950年11月8日,美空军首次派出百余架B-29型轰炸机,对安东鸭绿江大桥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同年11月14日,美军又派出军用轰炸机34架,再次轰炸大桥,朝方三座桥墩被炸塌,至此大桥瘫痪。直至1951年2月,经过狂轰滥炸的大桥最终被炸毁,成为废桥。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志愿军入朝。志愿军铁道兵一方面进行抢修,一方面在鸭绿江还架起几座浮桥,以保证志愿军部队和物资按时过江。
铁道兵团第二师部队,为确保后方铁路运输畅通,在鸭绿江上架起便桥
1950年11月,东北人民赶着马车,通过鸭绿江浮桥向朝鲜前线运送弹药和军需物资
丹东鸭绿江大桥中方所剩4孔残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仿佛是一座屹立江中的不朽丰碑,见证并陈述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岁月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绩。
丹东鸭绿江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