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蓬莱市戚继光故居内的雕像
抗倭名将戚继光对治军尤有心得,他留下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等兵书系统总结和阐发了一系列治军理论,对选兵、练兵等问题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书中多有独到见解,堪称中国古代治军理论的经典之作。
“选兵”标准
明朝中后期,军队腐败严重,纪律松弛,卫所之兵无法满足抗倭需要。针对困局,明廷只得改革兵制,依靠募兵组建新军。
如何募兵,也是一门学问。戚继光的“选兵”理论,既包括挑选兵员,也包括军队的编伍。他长期身处抗倭第一线,对于募兵有着深刻认识。
在《纪效新书》第一卷,戚继光对“选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集中进行了论述: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游滑之人”;第二不可用“奸巧之人”。既然如此,什么人可用呢?戚继光认为可用的“只是乡野老实之人”。所谓乡野老实之人,戚继光的判断标准是:“黑大粗壮辛苦,手面皮肉坚实,有土作之色。”
戚继光选兵,尤其注重胆气。他批驳了以往的选人标准,“或专取于丰伟,或专取于武艺,或专取于力大,或专取于伶俐,此不可以为准”。在戚继光看来,即便是武艺精深之人,如果胆气不足,依然难堪大任。至于那些武艺不够高强但胆气足够坚强的,反倒可以通过加强训练予以弥补。所以,选人的标准,第一便是“以精神为主”。
杜绝花架子
《练兵实纪》之所以命名为“实纪”,按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说法,就是为“征实用”。戚继光种种练兵主张,都是为追求实用。《练兵实纪》所载皆为实用之法,强调贴近实战,故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在戚继光看来,平时的“练武艺”“比武艺”及“校武艺”,都必须充分贴近实战。戚家军练习武艺,是模仿实战真练,而不是摆花架子。他坚持的原则是战时用到什么,平时就训练什么;战时怎么打,平时就怎么练。戚继光指出:
“夫金鼓号令,行伍营阵,皆战事也,必曰‘实战’,谓何?只缘往时场操习成虚套,号令金鼓,走阵下营,别是一样家数。及至临战,却又全然不同。平日所习器技舞打使跳之术,都是图面前好看花法之类,如至临阵,全用不对,却要真正搏击,近肉分枪,如何得胜?”
戚继光认为,“教兵之法,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
戚继光痛感明军平时训练多为花架子,为此他甚至在《手足篇》专门写《忌花法》一节,再次强调“练为战”:
“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长枪)所谓单舞者,此是花法,不可学也……钩镰,叉钯,如转身跳打之类,皆是花法,不惟无益,且学熟误人第一。”
战场杀敌需要的是真本领,因此平时训练就要做到“件件都是对大敌实用之物”。戚继光平时经常劝诫士卒,要想在战场上求生,就必须有效杀伤敌人,要想实现杀敌求生的目标,就必须刻苦训练,努力学习武艺:“学则便熟,不学便生。学的便会杀贼,保得自己性命,立得功;不学便被贼杀。”
戚继光在平时的教育和训练中,非常注意以理服人,士卒刻苦学武成为风气。戚家军在战场上战斗力强,令倭寇闻风丧胆,与平时扎实的训练密切相关。
胆气并重
戚继光深知军事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讲究循序渐进,尊重客观规律,切忌蛮干。《练兵实纪》从卷一至卷八,均在论述如何练兵,但篇目安排很有讲究,各卷的顺序安排,正是依据练兵的次序排列。卷一论述“练伍法”,因为在戚继光看来,有关内容是“此开练第一首务也”,必须首先掌握。众所周知,在入伍之初,必须先了解行伍纪律,然后才能展开单兵技战术训练,接下来则是营阵等初步的合成战术。待掌握这些内容后,才能展开接近实战的各种训练,保证士卒最终能够奔赴战场。戚继光练兵强调向实战靠拢,但也遵循“先纪律后战术,先单兵后合成”的顺序展开,并不急于求成。
戚继光练兵追求士卒的全面素质。从戚继光规定的训练内容看,诸如练令、练艺等训练内容,相当于“习手足”等技巧训练,而在上述内容之外,戚继光还特别重视“练胆”“练气”,培养士卒的勇气和斗志,从气势上压倒敌人。在《纪效新书》中,戚继光专门开辟《胆气篇》,详论“练胆”和“练气”之术。戚继光指出“练胆气乃练之本也”,又说“出于气者为真勇矣”。他对“练胆”和“练气”格外重视,主张将这些训练内容作为练兵的关键和要点。
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