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军事历史  >> 正文

永葆革命本色的战斗功臣孙景坤:深藏功名,初心如磐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解放军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永葆革命本色的战斗功臣孙景坤——

深藏功名,初心如磐

■王 晓 鲍明建 范奇飞

97岁的老兵孙景坤,每天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看一眼挂在床头的那件老式军装,军装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勋章:一等功奖章,二等功奖章,三等功奖章……

如今,这件军装上再添一项荣誉——熠熠生辉的“七一勋章”。

由于身体原因,孙景坤没能前往北京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而是在病房里观看了电视直播。当儿子孙福贵代他领回了“七一勋章”,孙景坤拉着儿子捧着“七一勋章”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党和国家给了父亲这么高的荣誉,我们知道他心里感谢党,感谢国家。”孙景坤的女儿孙美玲说。

三次赴朝——

“我是党员,不能当逃兵躲起来”

1948年1月,解放战争激战正酣,辽宁省安东市(今丹东市)山城村村干部正动员村里的年轻人踊跃参军。谁也没想到,新婚不到一周的农会副主席孙景坤带头举起了手。

后来有人问他,当时为啥能放下新分的地、新娶的媳妇去当兵?孙景坤说:“跟着共产党走准没错,等全国解放了,再回来种地抱孩子也不晚。”在孙景坤的感召下,12名同村青年报名参军。他们打起背包,告别亲人,奔赴战场。

入伍后,孙景坤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3纵队8师24团7连的一名机枪手,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锦州、决战平津等战役战斗,后来又一路向南,飞渡长江天险、突破湘粤防线、会歼桂系兵团,直抵天涯海角。作战英勇的孙景坤数次负伤,也在战火中成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朝鲜战争爆发后,孙景坤所在部队急赴辽宁安东,等待调遣。部队驻地离孙景坤的家并不远,但在部队待命的40天里,他从未提过探家的要求,“在外面打了几年仗,咋能不想家?但别人都不回家,我咋能搞特殊?”

1950年10月19日,孙景坤跟随志愿军40军119师357团从鸭绿江大桥开赴朝鲜战场。入朝不久,在一场激烈的遭遇战中,冲锋在前的孙景坤腿部负伤,被送回国治疗。伤还没好利索,他就带着“死也要死在前线”的决心,搭乘运送物资的军列,第二次跨过鸭绿江。“没想到一到朝鲜,找不到之前的部队了。”原来,部队根据战事安排已离开原来的地方,疗伤归来的孙景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只好二次回国。有人劝他养好伤后再做打算,孙景坤却摇摇头:“我是党员,不能当逃兵躲起来。”

当孙景坤费尽周折终于打听到部队的消息后,他一分一秒也不能等,搭乘过江军列奔赴前线。那时,他并不知道,在前方等待他的,是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场战斗。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郭子仲:受尽酷刑不动摇 坚定信仰终不悔

人物简介 郭子仲(1908-1933年),出生于安溪县城,成长于南安市蓬华镇山后村。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集美商科学校,其间经常接触进步师生,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五卅”惨案爆发后,因积极参与集美商科学校反帝斗争,被校方勒令退学。1926年转入厦门中山中学就读,并加入中...

电抗女兵,你战斗的样子真美!

近日 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电子对抗连女兵 走上考核场 接受单兵单装和班排战术考核 展示“电磁利剑”硬功—— 1、野外驻训,战风雨斗酷暑 进入驻训场 她们即刻转入高强度的训练中 21个共同课目和专业课目 她们与男兵一视同仁 一样也不落下 20公里全副武装长途行军 在烈日的洗礼下 她...

郭光灿:革命足迹遍布海内外 英烈忠魂长驻民心间

人物简介 郭光灿(1910-1937年),南安市蓬华镇山后村人,又名郭灿、郭独晃、郭石等,笔名丁英、鲁默。幼年随父母侨居缅甸。1932年春,因参与组织华、缅青年联合会,被英殖民主义者驱逐出境。他回国后到厦门,负责共青团工作,1932年6月起,先后担任共青团厦门中心市委书记、中共厦...

走进翔安这个革命基点村 听听当年有声有色的游击战

金山学校的旧址就是洪界曾经插红旗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金山学校(当时叫市头小学)师生合影。 金山小学继承了金山学校的全部历史。   台海网6月1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在翔安区马巷街道,有一块红色土地,当年这里的村民英勇善战,在地下党组织的带领下,游击战开展得有声有色,胜利的红旗陆续插在学校和马头山的上空,迎风飘扬。   这块红色土地便是市头社区。...

在叙利亚参与“非战斗事件”后,一名美军士兵离奇死亡

美国“军事”网站6月10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当天宣布,一名曾被部署到叙利亚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国民警卫队士兵死亡。   “军事”网站报道截图   报道称,来自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市的42岁军士长凯西·哈特,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沃尔特·里德国家军事医疗中心死亡。他曾于5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