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犹记战旗红
采访团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聆听讲解
巍巍青山,铭记不朽英魂。一条公路在两旁绿韵汩汩的山林簇拥下,向着母瑞山最高峰南牛岭的山脚延伸,采访团沿路到达了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这里是琼崖纵队的根据地,被誉为“琼崖革命的摇篮”。1928年3月和1932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围剿”,在琼崖革命领导人的带领下,两次成功保留革命火种,创造了海南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母瑞山俯瞰图
山川钟灵毓秀,立于其间。今天的我们已经难以寻觅当年鏖战的鼓角相闻与战场的血雨腥风,纵然岁月流逝,这千秋气节穿越了山风与岁月,述说着琼崖红军的铮铮傲骨与不朽功绩。
采访团聆听红色娘子军庞琼花后人庞启江介绍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红色娘子军,是国人心中抹不去的一份红色记忆,伴着脑海中浮现的影视作品中的形象,采访团来到红色娘子军的故乡琼海市南门的街心公园,这里矗立着著名的“红色娘子军”雕像。
“红色娘子军”雕像
雕像中,一位少女战士背着斗笠,昂首向前,柔美而坚毅。1930年,她们拿起武器投身充满血与火的解放斗争,诞生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三团女子军特务连,也就是著名的“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前后存在了500多天,参与大小战斗50余次,巾帼不让须眉。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战功镌刻,后人铭记。正如雕像碑文上强调指出的:“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琼崖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
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
合作抗日,同仇敌忾。进入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迎面就是一尊琼崖抗日独立队战士的全身铜质铸像,战士手握长枪、背着弹夹,目光坚毅,铸像基座正面刻有徐向前的题词:“琼崖抗日先锋。”
采访团一行聆听讲解
1938年12月5日,在此进行的云龙改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琼崖的胜利。从此,独立队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采取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方针,成为琼崖抗日先锋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