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军事历史  >> 正文

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探访红军主力会师地甘肃会宁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图①:老红军李克玉的小军号。图②:会宁县苏维埃政府印章。图③: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的会师塔。图④:会师旧址的会师楼。图⑤:彭德怀留在会宁当地的铜水壶。资料照片

青砖红墙的会师楼,巍然高耸的会师塔……走进位于甘肃省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劲柏傲寒,苍松挺立。

甘肃会宁,一块红色热土。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克服艰难险阻,在会宁和将台堡实现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荣珍说。

铁流汇聚

会师门,过去叫作西津门。“因为红军当年从此门进城,后改名为会师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讲解员杨婷说,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翻越六盘山……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纵横十余省份,最终实现胜利会师。

“会宁县文庙大成殿,当年,庆祝红军主力会师联欢大会就在这里举行。”杨婷讲解道。联欢大会由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来的《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并号召会师部队“更要团结一心,互相尊重,并肩作战,战胜我们共同的敌人。”欢呼声冲天而起,回荡在会场上空。

“当晚,会宁城内人头攒动,彩旗飘舞,这座偏僻的小城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杨婷说,县城成了红色的海洋,战士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这样写道,三个方面军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李荣珍介绍,大会师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红军三个方面军数万里长征历程的胜利结束。三支主力红军会师西北之际,正是抗日战争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之时,会师后的红军将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职责。

现在,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的一角,一份当时的“党员登记表”见证着那段峥嵘岁月。表格是手工绘制,党员信息是:李道存,19岁,属于通讯连,籍贯为黄安县(今湖北省红安县)……红军从会宁离开时,登记表遗留在县城周家大院。为保存这份登记表,当地群众周大勇的母亲把它缝进枕套。1996年,登记表被周大勇发现后并上交相关部门,2000年8月,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党旗为证,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和战士的坚定信仰,红军才战无不胜,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杨婷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峥嵘岁月)   青砖红墙的会师楼,巍然高耸的会师塔……走进位于甘肃省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劲柏傲寒,苍松挺立。   甘肃会宁,一块红色热土。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克服艰难险阻,在会宁和将台堡实现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

汇聚无往不胜的力量(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汇聚无往不胜的力量(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甘肃会宁,黄土高原之上的“红色坐标”。古城一角,会师楼静静伫立,俯瞰脚下这片浸润着长征精神的大地山川。   “潮涌三军喜相聚,贺电齐致飞会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标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长征的终点出发,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

“让红色家风代代相传”

“让红色家风代代相传”(说句心里话)   走进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广场一侧矗立着雕塑《地球上的红飘带》,在阳光映衬下熠熠生辉。   “2006年,红军胜利会师70周年大庆迫在眉睫,会师旧址建设资金缺口很大,时任县政协副主席的我,担任省内筹资组组长,走访企业100多家,筹集善款700多万元,各项建设得以顺利进行。”谈起旧址建设,会宁县退休干部王文汉如数家珍,...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36年的守护者

1月25日,杨爱民在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内巡查。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杨爱民是贵州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的一名宣教工作者,从23岁到红军烈士陵园工作起,杨爱民守护红军烈士陵园已经36年。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杨爱民每年协调外来人员来园参观30余万人次。今年11月,杨爱民将光荣...

红军发的一罐盐,埋藏了31年 有盐同咸 无盐同淡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只棕色陶罐(见图),里面装的是已经发黑结晶的食盐。   曾有一对爷孙在陶罐前驻足。   “这罐盐,是咱们家的传家宝。”爷爷李球德指着盐罐,骄傲地说,“你老爷爷当年留着这罐盐不舍得吃,在咱们家后山埋着。”   “爷爷,盐有什么舍不得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