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军事历史  >> 正文

一个抗美援朝老兵的记忆——傅敬芳:很幸运,还活着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傅敬芳,男,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5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6师38团3营9连7班。历任战士、通讯员、文化教员、副指导员、指导员。

  1952年6月,在马梁山守备站战役中荣立三等功。

  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11月,转业到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59厂,做单位秘书、监察委员会秘书。到技术学校当指导员,一直到退休。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如今已经过去70年,让我们把时光倒回70年前,跟随老兵傅敬芳,一起回顾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致敬人民英雄,在缅怀中砥砺前行。

  1935年,傅敬芳出生在四川一个普通农家。他是家中长子,家里有兄弟姐妹6人,那个年代,贫苦农家糊口尚属不易,更不会想其他。但是傅敬芳的父母希望他能出人头地,便克服一切困难供他去读了5年私塾。这培养了他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悟性,也使他在同龄人当中属于有文化的。

  1951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四川招兵。16岁的傅敬芳正在当学徒,他得到通知后第一时间报了名。面试时,他身高只有一米五,招兵的人觉得他个子太矮,两次把他推出去,他不甘心,找到了招兵的主管,表明了参加志愿军的决心,主管人员看他很机灵,又询问了年龄,对招兵的工作人员说:这个兵收下了,他还能长高(果不其然,他到部队后又长了二十公分)。

  就这样,跟着两千多名“川兵”坐着火车北上。

  刚开始,傅敬芳和几个从全国各地招来的新兵被分到了步兵班。班长、副班长、战斗组长都是老兵,也是一个班的核心。这三个人每个人带四五个新兵。但是战斗紧急,也没时间详细地教。心灵手巧的傅敬芳一下子就把口诀记住了:“左眼闭,右眼睁,缺口对准星,准星对目标,三点成一线”,他学着老兵使枪的样子,琢磨着这几句口诀,自己反复练习,很快掌握了射击技巧。

  成为解放军战士了,傅敬芳想要做个勇敢的人。当时对勇敢的人定义是:冲锋在前打仗不怕死、长途行军不怕苦。

  长途行军,是最基本的素质。第一次上前线,部队为了训练这些兵,到了朝鲜,从后方到前方去,让他们徒步行进。500多里地(250公里)的路,身上还背着五六十斤重的背包,第一天就走得脚底全是泡,到了晚上,老兵用针把泡全都给挑开,把水放出来,脚疼得都不能着地,第二天走过去了,第三天就不那么疼了。走得腿都抬不起来了,那也得走,背后是新生共和国,必须把敌人打跑。

  第二次上前线是1952年1月,傅敬芳已经是通讯员了 ,他是坐车去的前线。

  1952年6月,在马良山战役中,傅敬芳担任电话员,在炮火封锁和敌机狂轰滥炸下,保证电话畅通,顺利完成任务,荣立了三等功。

  1953年,战斗快结束时,为了给北朝鲜扩大谈判时间,要求傅敬芳这个营,必须把敌人赶到临津江南岸,临津江与马梁山相隔15公里,挡在他们面前的是190.4高地,该高地有敌人的一个连部。要想把敌人赶到临津江南,要先把这个连部拿下。营部派出两个连,从三面包围,将敌军的整个连全部拿下。

  我们进攻一般选在晚上、下雨天。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美国人的阵地就几个帐篷,前面几辆坦克当碉堡,最后缴获了很多枪支弹药还有好多罐头,大家吃得香啊。

  攻下好攻,守就难了。

  第二天,敌人就有两个排反击,我方给打下去了;又来了一个连,又打下去了;又来了两个连,打了一天一夜。我们一个加强排70多人,打退敌人9次冲锋。有一个兵叫赖稳路,这个人有点憨直,连长让他在防空洞里守着。后来他听着没声音了,出来一看,人都没了。就剩他一个人了,他一个人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他扔手榴弹,这边扔完,跑到那边去扔,最后后续部队来支援时,他还在坚守,给他记了一等功。

  我们的士兵都是不怕死的,当时,美国人就是武器好,他们的兵都怕死。

  从参军到停火,傅敬芳足足在前线打了26个月的仗。

  这其中有很多让他难忘的瞬间。

  他从小家里一贫如洗,根本吃不上猪肉,去前线前,在苏家屯,部队里改善伙食,做猪肉炖豆角,一个班一大盆,管够。傅敬芳说,那是他长那么大吃过的最好吃的菜,还有白米饭,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米饭,用锅焖的,绿盒子装着。他吃过的米饭都是用水煮到半生,然后捞出来再蒸,和直接焖的米饭味道没法比。

  在1952年上半年,作战的环境非常艰苦,后方运输队遭到敌人的火力阻截,致使粮食和菜运不到朝鲜,我们就只能将水煮花生或咸菜萝卜当菜吃,有时甚至没有菜,吃的饭也就是夹生高粱米饭,而且紧张时期一天才两顿饭。

  由于长期的缺乏营养和维生素,大部分的战士都患上了夜盲症,一到晚上什么都看不见。而我们在晚上都要下山扛粮食,黑灯瞎火加上看不见,无疑给战士们出了一道难题,最后想出一个办法,找个眼睛尚能看得见的战士带一个看不见的战士一起去扛粮食。看得见的战士走在前面,手里拿一根木棍牵引着后边的战士,告诉他什么地方有坎、什么地方有沟,就这样慢慢地摸索着爬过一道道山冈。后来,军队从苏联进口了一些小药丸(即鱼肝油)给战士们吃了,夜盲症才慢慢地好了。

  生活虽然清苦,但我们战士的情绪是高昂的。当时我们的身上除了足够的子弹外,就是用来挖防空洞的铁锹。在一次战斗中,我们坚守的阵地先是遭到敌机的轰炸,停止轰炸后,美军的步兵上阵。一个三人组成的机枪组率先冲了上来,射手在前,副射手和弹药手在后。经过一阵射击后,他们近距离的与我们的一个战士对峙了,三个美国佬依仗人多与这位战士争夺他手里的机枪,眼看寡不敌众,这位战士急中生智,从背后抽出小洋镐,一镐就刨在其中 一位射手的脑袋上,美国佬当场毙命。自以为占了人多的优势而沾沾自喜的美国兵当时就吓傻了,没想到中国军人还会这一招,其他连个美国佬哇哇哇惊叫着扔下枪,撒丫子就跑。美军在英勇的志愿军面前真变成纸老虎了。

  这件事在志愿军中一直作为一件趣事流传,此事长了我军的威风,灭了敌人的锐气。

  在那段艰苦的环境下,部队首长见傅敬芳眼疾手快、脑子聪明,就让他学习朝鲜语,他还学会了很多首朝鲜歌。至今他还能张口就唱很多歌曲。

  让他难忘的还有部队的思想政工作和党员的觉悟。当时是支部建在连上,班有党员、排有小组,困难时期,党员先上。要冲锋,党员带头,冲上去。

  傅敬芳说,到了朝鲜,这些人就没有想着活,拼了命地把敌人往死里打,自己的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也是牺牲了太多的将士。他仍清晰的记得,当时美国的飞机很多,现在是B52,原来是B29,扔弹的时候是能在空中停5秒,一扔就扔十几个二十几个。我们最初挖掘的防空洞,就留了一个门,敌人的飞机多得很。炸弹一扔就把门封死了,里面的人把门挖开,一挖透,瓦斯(爆炸产生的气体)进去,里面的人就一个也没出来,我们这个营,一个排加上一个连部,40多人,就这样没了啊!后来,就接受教训了,再挖时,两头都挖通,甚至在上面开了天窗,人员牺牲减少了很多。

  7月27号停战。傅敬芳的队伍是7月上旬回来的。

  他们回来时是晚上从山上往下撤,用高两米五的梯子,闷罐火车就停在山脚下。当时还有飞机在不停的轰炸。吹号十分钟,一个车厢50人,要全部上完,然后火车就开动啦。

  当火车轰隆隆的开到了安东(丹东),大家下了火车,才发现,死不了了,活着呢。

  傅敬芳认为自己最大的幸运是,还活着!那些牺牲的将士才是值得纪念的。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如今的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星航人沿着先辈的足迹,舍身忘我,为国防建设奉献青春和力量。

(文/王力杰)

(来源:央视网)

相关新闻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文艺兵章念辉:80岁依然有颗“少女心”

“在过去,学英雄、演英雄是我们的工作。时至今日,依旧要有那种敢于牺牲的拼博精神。” ——章念辉 “章奶奶,您的状态可真好,一点都不像80岁的老人!”“哎哟,我心态是不错的,但身体真是不太行啦,当初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转眼就成老太婆咯!” 眼前这位老人,面容慈祥、开朗爱笑...

抗美援朝战争,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人和事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

“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38军和八勇士可歌可泣、令人动容的英勇事迹。 “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图片上这行鼓舞人心的醒目红字,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观看。这句话出自1950年12月1日,彭德怀签发给第38军的嘉奖令。38军由此也被称作“万岁军”。这个展区,...

​漳州推出全省首个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MV《我的祖国》

台海网11月4日讯 据福建日报APP—新福建报道 11月3日,福建省首个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主题的MV《我的祖国》正式上线。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和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有关部署,激励社会各界特别是退役军人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

鸭绿江畔,永远铭记最可爱的人

鸭绿江畔的中朝友谊桥和鸭绿江断桥。 奔流不息的鸭绿江水,氤氲着两岸的风景。断壁残垣的鸭绿江断桥,记录着昔日的沧桑。提起辽宁省丹东市(原安东市),人们自然会想起抗美援朝那场伟大的战争。这座经历战火洗礼的城市,是抗美援朝坚强的大后方。这里见证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