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军事历史  >> 正文

一曲能当十万兵 这是来自80年前的《黄河大合唱》(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940年,冼星海化名黄训,前往苏联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但1年后,卫国战争爆发,影片制作中断,他也无法回国。

  后来,他辗转来到了阿拉木图。在这里,他举目无亲,也不会说俄语。在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斯坦的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对他伸出了援手。

视频截图:电影《音乐家》

  可能是音乐家的“惺惺相惜”,尽管拜卡达莫夫家也缺衣少食,但还是为冼星海提供了住所,让他住在姐姐达娜什家。

  这也让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一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拜卡达莫夫的女儿回忆说,冼星海为人谦和,经常给她吹口琴,拉小提琴。达娜什的女儿也很喜欢冼星海,冼星海叫她“卡利娅”,卡利娅则叫他“阔克”,这是哈萨克斯坦人对最亲近长辈的叫法。

  1944年,在拜卡达莫夫的推荐下,冼星海前往科斯塔奈市音乐馆做音乐指导。在这里,他迎来了又一个创作高峰。他相继完成了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及管弦乐组曲《满江红》。同时,他还创作了歌颂哈萨克民族英雄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

  出发前,冼星海的女儿妮娜还不满一岁,在告别妻子和女儿时,他以为很快就能回来。然而,战争却让再会成了永别。在严寒和劳累之下,冼星海患上了肺炎。他曾拜托拜卡达莫夫一家帮他寻找家人,告诉女儿他最后的情况,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直到1990年,冼星海逝世45周年之际,冼妮娜才见到了卡利娅,此后她们一直保持着联络。

  1998年,为纪念两位音乐家的友谊,阿拉木图的一条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道”,另外一条则被命名为“拜卡达莫夫大道”。

资料图:主演胡军、袁泉,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等在首镜仪式现场。 田进 摄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开国大典上,这位泉州人执棒指挥奏响国歌

台海网3月25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伴着毛泽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庄严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团长、泉州德化人罗浪指挥200名军乐队队员,奏响了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   ...

演绎哪些名曲?哪些音乐家将献唱?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明日首演揭秘

台海网10月9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10日,中国爱乐乐团将为市民献上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的“首秀”。届时,音乐会上将演绎哪些名曲?哪些音乐家将声动榕城?昨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团队:   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乐团之一   中国爱乐乐团是国家级交响乐团,成立于2000年,2009年与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世界著名乐团一同被英国《留声机》杂志...

中澳两国音乐家联袂举行“天涯共此时”音乐会 庆祝中国传统中秋佳节

新华社悉尼9月21日电(郭阳 胡泾辰)为庆祝中国传统中秋佳节,中澳两国音乐家20日晚在悉尼旅游胜地情人港附近的中国花园——谊园,为当地民众带来了一场中西合璧的演出——“天涯共此时”中国实景花园音乐会。   音乐会特邀澳大利亚著名音乐制作人约翰·休伊进行设计、编排和指导,由中国河南民族乐团的6名民乐演奏家和澳大利亚的5名西方音乐演奏家共同演绎...

中以音乐家同台献艺感动当地观众

新华社耶路撒冷7月17日电(记者陈文仙 杜震)16日晚,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中心灯火通明,来自中国和以色列的音乐家同台献艺“夏天之音”音乐会,为当地民众奉上一场美妙的“音乐盛宴”。   历时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上,中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赵云红与以色列钢琴演奏家巴蒂亚·穆鲁伊茨、单簧管演奏家伊加尔·莱文、大提琴演奏家约尼·伊兹安互相配合,共...

中哈首部合拍片《音乐家》将助力两国关系发展

新华社阿斯塔纳6月6日电专访:中哈首部合拍片《音乐家》将助力两国关系发展——访哈萨克斯坦文化体育部长 新华社记者周良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首部合拍电影《音乐家》预计今年下半年在两国同步上映。哈萨克斯坦文化体育部长阿雷斯坦别克·穆哈梅季乌勒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部以中国已故音乐家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的电影将为推动两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