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同胞欢庆公路修到拉萨。 资料图
得到中央首肯后,慕生忠开始了周密细致的筹备,1954年5月,青藏公路终于开工。千名施工人员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一起住帐篷、喝冰水、啃干馍,昼夜兼程。因长期未食用蔬菜,不少人还患上怪病,浑身布满紫斑。
高原缺氧,一刻也不能多耽搁。他们用镐用锹用锤艰难刨开了冻土和沙渍石,用土办法历时三天就架设出大裂谷木桩桥,慕生忠还亲自冒险乘坐汽车试验桥的质量。他到刺骨冰水里搬石砌路,双脚甚至肿得穿不进鞋……
10月,筑路队伍开上了“生命禁区”唐古拉山。山口海拔5300多米,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别说干活,就是在上面走动也会觉得头昏、胸闷、气喘。因气候恶劣,筑路工人还常常受到冰雹的袭击。每当风雪打来的时候,他们就用铁锹挡脸;冰雹打来的时候,就用铁皮桶或土筐盖头。筑路大军在这里,以惊人的毅力鏖战了20个日夜。
这期间,慕生忠一天也没离开工地,白天甩大锤,晚上睡帐篷,嘴唇干裂,脸色黑紫。就在这时,上级打来电报查询运输总队数千峰骆驼折损的事。情绪激动的慕生忠随手抓起大锤,一口气甩了七八十下:“如果有路,哪能死那么多骆驼?修筑青藏公路的决心不能动摇,我就是死了,也要头朝拉萨!”
青海慕生忠纪念馆通过雕塑还原历史场景。 中国青年网记者 卢冠琼 摄
其实,决心建设公路之初,便有人问慕生忠,格尔木到底在哪里?慕生忠用力将铁锹扎入土中,回答道:“格尔木就在你的脚下。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或许,从一开始,他就已决心舍命践诺。修路时,慕生忠曾在自己的铁锹上刻下“慕生忠之墓”。他嘱咐战友,“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了,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请把我埋在哪里……”
贫瘠高寒地,一切都是创造。青藏公路沿线许多地名,都是慕生忠起的,修到哪儿,起到哪儿。例如,著名的沱沱河。因为沙多,人下到河里,沙子立刻就把脚面埋住了,像个鞋套。慕生忠便将此河取名为“套套河”,而译电员译成了“沱沱河”。还有“雪水河”“小江南”“十二步山”“不冻泉”……毛泽东还曾称赞这些地名很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而有些地名,是为了铭记。在青藏公路修建途中,一名韩姓宁夏驼工因病累而早逝,令慕生忠恸然泪下,“好兄弟,你走得太早!最苦难的日子都过来了,拉萨就在眼前了。我本想到拉萨亲手给你戴上大红花,可连这一天你也没等到……这个地方就叫韩滩吧!”
为了凿出这条通向世界屋脊的路,3000多名烈士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
在慕生忠的带领下,青藏公路从格尔木到拉萨长1000多公里,仅用7个月零4天就成功贯通,创造了新中国公路建设的奇迹。青藏公路的通车,结束了西藏千百年来沿用的栈道、溜索和人背畜驼的运输方式,改变了西藏长期封闭的状况。
1982年,年过古稀的慕生忠回到了格尔木,他要去看看让他魂牵梦萦的青藏公路。站在昆仑山上,这位白发苍苍的将军嘱咐:“我死后,你们把我的骨灰撒在昆仑山上,让青藏公路上隆隆的车声,伴随着我长眠。”1994年,老将军如愿“归来”,终与雪山合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