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泰坦”号深海潜航器。
当地时间6月22日下午,美国海岸警卫队举行发布会,宣布美国“泰坦”号深海潜航器已经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员全部死亡。关于“泰坦”号发生内爆的原因,专家分析主要有两点:一是“泰坦”号的内部构件存在质量缺陷,二是氧气供应存在问题。此次事故引发外界对深海潜航器安全性和应用前景等问题的探讨。
广泛用于海洋活动
深海潜航器是为进行海洋开发而研制的集运载、勘探及搜救等功能于一身的潜水载具。1928年美国人奥蒂斯·巴顿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艘球形深海探测装置。在此后近100年里,深海潜航器技术不断改进,下潜深度不断增加,功能和用途趋向多样化。目前的深海潜航器包括有人潜航器、无人潜航器和遥控潜航器,主要执行三类任务:一是海洋调查、水下标本采集、水下摄影,以及潜水医学、水声学等研究;二是协助进行深海资源勘探、海底电缆维护及开展水下救援等;三是执行军事侦察、布/扫雷、测试和回收水中武器、营救失事艇员以及监测水下武器发射等。近年来,随着海洋极限旅游业的兴起,有人潜航器逐渐增多。
“泰坦”号失事暴露出有人潜航器在应用上仍然存在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涉及水下通信、水下探测、水下人员生存能力等。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无人技术的加入,深潜器的“无人化”转向,将为解决以上问题带来希望。
无人化成发展趋势
无人潜航器相比有人潜航器优势明显,如无需考虑人员因素、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等,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无人化将是深海潜航器的发展趋势,尤其在军用领域,西方国家对无人潜航器表现出浓厚兴趣。2000年以来,美国连续发布多版《无人系统发展路线图》,将无人潜航器视为“水下力量倍增器”和“保持水下优势的关键”。近年来,美国在持续强化无人潜航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无人潜航器向实战部署方面转化,并探索新的使用方式。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美国多个无人潜航器项目取得突破。例如稳步推进组网式和预置式无人潜航器,未来将形成大范围监视及隐蔽突袭作战能力;研究采用自上而下探测方式的海底星座,它由无人潜航器布放载荷,形成空海一体化探测网络和通信系统;研发长航时无人潜航器采集海洋数据,服务海底战场建设,这些将从根本上解决深海潜航器在应用方面面临的问题。
不仅如此,无人潜航器还将推动隐蔽突袭、大范围监视、远程实时打击作战能力的形成,对未来水下作战产生重要影响。在美国海军提出的未来海底战构想中,无人潜航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此,值得进一步关注。(苏轼鹏 苑志江)
(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