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无处不在而又无孔不入的信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渗透到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现代战争强调信息权,这种信息权不仅包括战场情况信息,还包括第二战场的媒体战、舆论战。早在2008年的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和哈马斯纷纷在网络平台上开辟“第二战场”,展开激烈的舆论争夺。日前结束的新一轮巴以冲突中,双方也打了一场贯穿始终的舆论战。
包装“正义性”。在联合国安理会5月16日召开的巴以冲突问题紧急公开会上,巴以双方代表针锋相对。巴方代表称,以色列正在剥夺巴勒斯坦人的权利,“肆无忌惮地谋杀”巴勒斯坦家庭于睡梦中。而以方代表指出,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反击严格遵守国际法,并采取了“空前措施”避免平民伤亡。同日,以色列授权总理内塔尼亚胡现身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面对国家”节目,声称遭到哈马斯对耶路撒冷的“无端袭击”。
除此以外,巴以双方通过实时直播、战场特写等方式,频频主动向外界公布最新战况。从斋月冲突伊始,双方每天都会通过媒体推送有关打击目标、打击方式、打击效果和民众反应等信息。本次冲突中,以军有相当一部分的空袭是不通知民众直接进行轰炸的,而以军却极力宣传自己在减少连带平民伤亡上所做的努力,意图通过对“敲屋顶战术”的传播来混淆公众视听,将自己的所有轰炸行为都美化成尽力避免或限制连带平民伤亡的人道主义行为。不难看出,双方都在为各自争取“法理道义”,力求师出有名。
输出“心理战”。此轮冲突中,哈马斯及其支持者在该组织网站和博客、脸书、优兔等社交网站发布加沙遭到以军毁灭性打击后的图片,争取世人的同情和支持。同时,网络平台上也曾出现大量关于以色列精准轰炸巴方居民楼,并提前打电话通知撤离的新闻。表面上,以色列是为了“降低附带损失”,实则在变相释放警告信号,反而加剧了当地居民的恐慌。5月15日,以军以藏有哈马斯情报机构的军事资产为由,对加沙地区的一座媒体大楼进行精确轰炸,而这座大楼里驻有美联社、半岛电视台等几家国际新闻媒体的分支机构。以军精准“拆楼”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不仅展示了以军回应对手挑衅的军事优势和作战决心,也对哈马斯高层以及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构成极大的军事威慑。
显然,以色列借助媒体的力量,有效进行了心理战术输出,打击了对手的民心基础,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效果。
达成“欺骗性”。5月14日凌晨,以色列军方对媒体宣布,以方地面部队正在向加沙地带发动进攻,超过9000人的预备役已经完成动员,将会参加战斗。以军警报发出不久,以色列地面部队开始炮击哈马斯目标,拉出即将展开大规模地面战的架式。
为躲避以方攻击,哈马斯武装开始重新调整部署,将大批的武装人员和武器装备转入地道。这些地道里隐藏着哈马斯的火箭弹制造场、火箭弹发射场、装备维修场、指挥和控制中心等。以色列随后出动160架战机,携带450枚钻地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对地道进行了40分钟高强度轰炸。可以说,这是一次打击效果极为有效的诱骗行动,而前期利用媒体制造作战假象功不可没。出其不意、声东击西,再集中火力精准打击哈马斯武装力量,作战效率极高。
兵者,诡道也。总体来看,在本轮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和哈马斯确实打了一场经典的舆论战。这场冲突告诉我们,在现代战争中,要善用公开媒体手段,这样才能在“透明”的战场上占据法理、攻心夺志、隐蔽企图。同时提醒我们,面对复杂的新闻舆论,要保持理性,增强信息判断能力,避免被虚假、片面的信息蒙蔽。(王凤春 姚小锴)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