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美国政府执政以来,通过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宣布有条件重返伊核协议等举措,展现出了一些核政策调整倾向。不过,综合观察其背后的真实战略意图,不难发现,当前美国政府的核政策声明与执行层面表里不一,存在着“口惠而实不至”的三重悖论。
核武器地位的“降”与“升”
与前任政府强调核武器在维护国家安全中扮演关键角色略有不同,本届美国政府在3月初颁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中,表示希望降低核武器的地位与作用。然而,这与其大国战略竞争的核心理念并不相符。其看似弱化核武器表述的背后,是核武器地位作用“不降反升”的事实。
首先,本届美国政府强调修复与所谓传统盟友间的关系,表示要在安全领域为盟友提供可靠延伸威慑。鉴于延伸威慑承诺的有效性,下一步在欧亚大陆加强中导与反导部署或才是其考虑重点。
其次,本届美国政府较前任政府而言,进一步强化了大国战略竞争态势。考虑到核武器“进”可为美提供实战威慑,“退”可助其维持战略稳定,当前已成为其开展大国战略竞争不可或缺的重要砝码。
最后,美政府官员已明确表示,将坚定支持核武器现代化项目,并坚称核现代化决策应由战略而非成本驱动。因而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会中断或减少对核武器、载具及指挥控制系统生产、研发、维护方面的政策与资金投入,一些领域甚至会不断加大投入。
防核扩散中的“合”与“竞”
本届美国政府多次表示,要积极推动伊核等问题重回正常对话轨道。同时,也声明希望通过与中俄加强对话沟通,共同推动地区核安全事务的顺利解决。然而,这样的姿态与其实际战略操作并不相符。
考虑到本届美国政府任期内难以改变大国战略竞争的冷战思维,未来在具体面对伊核等问题时,其大概率会执行“竞争”优于“合作”的策略。在与中俄“合作”推进伊核等问题取得进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掺杂“竞争”成分。届时,伊核等问题将会在美政府难以割舍的“竞合”中再度遭遇困境,陷入“对话—冲突—再对话—再冲突”的循环之中。
核军控问题上的“道”与“霸”
本届美国政府已明确表态,要恢复美国在核军控领域的领导地位。目前看,其极有可能利用多边核安全会议的机会倡导核军控,尤其是借助类似《核不扩散条约》审议大会或者核安全峰会这样的多边国际舞台,积极宣传其所谓的“道义至上”的核军控理念。
然而,在实际政策执行层面,本届美国政府却难以如其所言,推进真正意义上的核军控。在面对核军控的“道义”与拥核的“霸权”这道选择题时,其真实战略考量是借助前者来实现后者。一则可依凭本身庞大的核武库与绝对核力量优势,通过强调对等核裁军的“道义”宣言,实施有利于继续保有核优势的“霸权”地位;二则可依凭本身完善的反导体系,通过强调维护美国本土及盟友安全的“道义”观念,实施有利于增进己方前沿威慑力、削弱彼方导弹突防率的“霸权”实践;三则可依凭核军控领域长久以来的经验积累,凭借倡导所谓“大国责任”,实施掣肘其他大国核安全事务的“霸权”干涉。
(作者:李 喆 单位: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