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军事讲武  >> 正文

支撑人民军队奋勇向前的精神脊梁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解放军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 韩金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创业史、革命史。

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每天除粮食外的五分钱伙食费都感到缺乏,营养不足,病的甚多,医院伤兵,其苦更甚。”“永新、宁冈两县没有盐吃,布匹、药材完全断绝,其他更不必说。”陈毅在《赣南游击词》里写道:“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这些生动的文字记载,是红军将士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

1940年,海外华侨领袖陈嘉庚带着南洋广大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第一站,他来到重庆。蒋介石对陈嘉庚的到来十分重视,在重庆的数十天里,陈嘉庚的日程排满了各种宴会,顿顿都是美酒佳肴。后来,陈嘉庚又来到延安,毛主席亲自迎接并请他吃饭,桌上只有白菜、咸萝卜干,外加一味鸡汤,鸡还是邻居老大娘特地送来的。回到新加坡,陈嘉庚公开发表言论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翻雪山、过草地,反围剿、抗倭寇……战争年代环境之艰苦、战斗之惨烈,用文字难以形容。和平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精神仍没有丢。建国初期,我军第一代守岛官兵踏上海岛,执行驻防任务。面对没有码头、没有道路、没有营房,岛上无居民、无耕地、无淡水的艰苦环境,广大海防官兵凭着一颗红心、一柄大锤、一根钢钎,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码头、坑道、营房、哨所等完备的国防和生活设施,把荒无人烟的孤岛建成了拱卫祖国的钢铁堡垒。

为了祖国利益甘愿献出一切乃至生命,这是一代代革命军人用行动践行的铮铮誓言。大渡河冒着枪林弹雨冲锋的十七勇士、狼牙山纵身跳崖的五壮士、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奋勇堵枪眼的黄继光等,一个个英雄用行动诠释了牺牲奉献的精神。据民政部门统计,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有姓名可查的牺牲革命者有370多万。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牺牲16万多人、负伤29万多人。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牺牲26.38万人,负伤104.89万人。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的志愿军战士共36万多人。

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杀敌战场,还是在风霜雪雨的巡逻征程上,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共和国军人,成为支撑人民军队奋勇向前的精神脊梁。

相关新闻
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力量之源

1927年,毛泽东在三湾村对秋收起义部队进行改编,在军内实行民主,在连以上设立士兵委员会,明确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这在中国军事史上可谓破天荒的头一次,激发了起义部队革命精神,巩固了内部团结,点燃了燎原星火。   红军将领和普通战士一样穿草鞋、吃野菜;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把干...

人民军队在改革强军中迈进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与此同时,国防和军队建设也历经多次改革,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改革开放启动之初,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国际形势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变化,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推动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即由准备“早打、大打、打...

红色基因蕴藏人民军队胜战密码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街头,军旗猎猎、号角声声,炮火硝烟中宣告着一支新型武装力量的诞生。从此,人民军队高举党的旗帜,脚踏祖国的大地,背负民族的希望,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建立了伟大功勋。是什么赋予了这支军队不懈奋力、英勇奋战的力量?是什么促使这支军队一往无前、无往不胜?毋庸置疑,是融入人民军队血脉中的红色基因。 人民...

走进我军迎外部队,感受人民军队的自信与风采

2018年5月,外国驻华武官代表团到陆军第77集团军某特战旅参观访问。摄影/刘 兵 曾几何时,我军被外界视为一支神秘莫测的部队。 其实,早在1955年,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原66军第196师便被确定为中国军队开放第一师。但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加上东西方“冷战”正酣,部队对...

忠诚的底色是红色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连队走过91年岁月依然充满活力?是什么力量,让一支队伍历经91年风雨始终坚强过硬?一茬茬“红一连”官兵用行动作答:是红色基因这一本色的力量。 1927年9月,“三湾改编”开创了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辉历史,也成就了“红一连”的不朽英名。血脉相承,薪火相传。91年来,“红一连”传承红色基因铸忠诚、坚守革命初心强使命、永固战斗堡垒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