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驻训场,听老连长讲那过去的故事——
训练不拼命 战场要丢命
■第77集团军某旅山步三连第18任连长 史德义
■第77集团军某旅山步三连第37任连长 俄木伍合
授课背景
在“脖子以下”调整改革中,第77集团军某旅移防至海拔4700米的雪域高原遂行高驻高训任务。随着时间推移,最初的新鲜感逐渐褪去,高强度的训练让该旅山步三连部分官兵产生了畏难情绪。眼瞅着年中考核日益临近,正当现任连长俄木伍合为如何激发官兵血性士气而犯愁之际,三连第18任连长史德义等52名曾在连队服役的老兵辗转千里重回部队探望官兵。就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授课在驻训场高扬的连旗下展开。
课堂回放
俄木伍合:都说“红色基因藏在老兵的故事里”。刚才,老连长跟我讲了很多他们当年的故事,我听后感触颇深。利用训练间隙,我请史连长来给大家唠一唠,一同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大家欢迎!
史德义:战友们,大家好!能够重返当年服役过的老连队,我格外激动。看到连队新列装的装备和精神抖擞的你们,我非常欣慰,相信你们一定能接过我们这个英雄连队的接力棒,再创新的辉煌。
俄木伍合:史连长,听说您参加过很多次战斗,能不能给我们谈谈您最深刻的记忆?
史德义: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亲眼看到战友牺牲在自己眼前。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带领连队投入作战,战斗发起不久后,一条火舌突然从敌人暗堡里伸出,副连长苟中利不幸中弹牺牲。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战友,官兵们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为给副连长报仇,火箭筒手肖文德连续发射多枚火箭弹,最终将敌暗堡炸得粉碎,可自己的双耳被震得鲜血直流,至今未恢复听力;三排长尹仁光接替副连长组织敢死队,在冲锋时被炮弹破片击穿肚皮,肠子流出体外,他简单用衣物包扎后又继续投入战斗……那一役,连队最终毙敌41人,成功消灭了扼守某桥梁之敌。
俄木伍合:面对这样血与火的考验,连队战士当时有没有畏惧心理?如果有,您又是怎样帮助他们克服的呢?
史德义:第一次真正踏上战场,不少战士还是紧张得直冒冷汗。为了给官兵鼓劲,我向大家讲了“阳廷安班”的故事——1962年,在一场战斗中,“阳廷安班”全班8人前赴后继,接连攻克敌27个地堡,歼敌55人,直至战斗到最后一人。听罢,战士们热血沸腾,纷纷表示要像老班长阳廷安那样英勇战斗!我想,这正是红色基因的伟力所在。
俄木伍合: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您认为对于我们军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史德义:军队是要打仗的,战争是残酷的,对于军人而言,最重要的无过于苦练杀敌本领。在那场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咱们三连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0余场,每一场都是主攻队,每一次啃的都是硬骨头。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咱们这支令敌胆寒的尖刀连,是在投入战斗前不到3个月刚刚组建的。当时,曾在部队精简整编中撤销番号的三连因为前线需要重新恢复建制,不少新补入战士甚至刚刚完成入伍训练。面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我带领大家叫响“训练不拼命,战场要丢命”的口号,风雨无阻展开训练,仅手榴弹投掷课目一项,全连就拉断了1000多根用于辅助训练的背包绳。那段时间,连队每名官兵必须要靠吃止痛片才能在夜里勉强入睡。
在之前跟俄木连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咱们很多战友最近因为新装备配发、新大纲施行、训练量增大而产生了畏难情绪。作为一名亲历过战争的老兵,我深知能战方能止战的道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作为军人,必须随时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否则上了战场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作为一名从连队走出的老兵,我坚信咱们三连是打不垮、累不倒的,我也更坚信你们每个人都是好样的,都是三连英勇无敌的好战士!
俄木伍合:同志们,刚才史连长结合自己参战的经历为我们阐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训练不拼命,战场要丢命。我相信大家听了都很有感触,我也希望每名同志都能够牢记老连长的殷切嘱托,克服怕苦畏难的心理,从难从严苦练杀敌本领,以“能打仗、打胜仗”的决心和志气,捍卫老兵们用鲜血染红的这面连旗!
(张 军、本报特约记者李佳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