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舰船没有航向,不管什么风都是逆风。一名军人不忙打仗,越是辛劳就越感迷茫。
有人说,和平时期的军人是尴尬的。话虽有失偏颇,但发人深思。不可否认,承平日久不仅让社会对军人的尊崇有所淡化,也容易使军队滋生各种各样的“和平病”,冲淡主责主业,耗费时间精力,更会涣散军心士气。
一份调查显示,基层官兵最无奈的是屡禁不止、花样迭出的“五多”现象,最厌倦的是朝令夕改、毫无意义的瞎折腾,最反感的是以打仗的标准干与打仗无关的事。且不论这份调查有多大代表性,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偏离中心的忙,是不得兵心的。
“我想参加训练,我想摸到装备,我不想天天做这些无聊的事情!”一名学习平面设计的大学生士兵,被机关发现个人特长后,经常加班加点做展板、做PPT,有一次在朋友圈里吐槽:这和我在学校时干的活没啥区别,我不知道这样整天忙忙碌碌的意义是什么。
这虽然只是一个个例,但这种“偏离中心”的现象却具有一定普遍性,在基层官兵中也有着比较强的共鸣:“计划不如变化,变化不如电话”,抄笔记、补笔记、背题库不堪重负,登记统计做得拿着放大镜也挑不出毛病,“就算是缝纫机也忙不过来”,哪有精力刻苦训练、提高能力?“没有通知坐着等,有了通知加班干”,会议一个接一个,检查一波接一波,疲于写方案、做计划、制表格,“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不保证休息”,哪有时间学习打仗、研究作战?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其实,每一名热血青年的心中都有一个倚马仗剑、侠骨留香的英雄梦,军旅生涯都想留下“马踏三秋雪,鹰呼千里风”的豪迈记忆,都不惧怕“寒风裂征衣,飞雪裹战袍”的艰苦生活。
心中有梦,肩上有责;军要务战,兵要思练。正如有的战士坦言:“我来当兵就是为了打仗。”“吃饱饭不训练干什么。”某团官兵则誓言如铁:一天不拼命训练,一天就心里不踏实。某部移防后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官兵们却纷纷表示:“打仗的事没办好,条件再好也睡不着;打仗的事先办了,生活苦点也踏实!”
我们也常说,军人只有两种状态,打仗和准备打仗。可是,一旦有了第三种、第四种状态,甚至第n种状态时,中心不居中,重心不再重,看起来“天天忙得像打仗”,实则没有“像打仗一样天天忙”。这些胸怀报国之志、怀揣绿色梦想、肩扛强军使命的铁血军人,将会是一种怎样的体会与感受?一些战士直言不讳地说,“不怕忙着练打仗,就怕忙了打乱仗”“宁愿海上漂,也不愿岸边靠”“宁愿训练场上流血汗,也不愿空调房里补笔记”。
这些也许是官兵的牢骚话,但应该是肺腑之言。可以理解,每个人都不是孙悟空,长不出三头六臂,也不会七十二变。如果主要精力放在补本子、背考题、擦玻璃上,最终时间浪费了、精力耗费了、主业也荒废了,那么,平时靠什么赢得全社会的尊崇?将来走上生死对决的血火战场,拿什么制胜强敌?
一个人最大的焦虑与失落,莫过于梦想与现实产生距离,甚至越走越远。俗话说,一个中心为“忠”,两个中心为“患”。一旦“不是中心胜似中心”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早到晚“不明于急务,而从事于多务、他务、奇务”,必将贻害基层风气,损害官兵士气,影响部队战力。长此以往,兵心冷了,军心散了,队伍还怎么带,又怎能打胜仗?
善除恶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五多”在基层,根子在机关。尽管机关也有机关的难处,但无论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因素,能打胜仗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紧绷打仗这根弦,下发的每一个通知、每一份文电,都用打仗的标尺量一量,看看对战斗力提升有多大益处;下基层的每一次检查、每一次调研,都用实战的眼光审一审,想想会不会给基层添乱、给官兵添堵。如此这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必将斩断伸向基层的“五多”之手。
一位企业创始人说:“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加班只是战术,打仗才是战略。从机关到基层,只要始终保持“战略”上更加清醒,“战术”上更加清晰,排除干扰、全力备战,让中心居中、重心更重,就一定能够激活基层内生动力,激发官兵此身只为胜战、何惧千难万险的强军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