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军队进行军事训练。
近期,欧洲国家加大在防务领域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包括筹划设置千亿欧元的专项军事基金、联合开发武器平台、开放基地使用权限等。外媒称,来自俄乌冲突和美国方面的压力,让欧洲安全焦虑骤增,囿于内在分歧和能力不足等因素,欧洲防务自主道阻且长。
加大资金投入
长期以来,欧洲的安全保障依赖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月15日,美国总统大选正式拉开序幕。民调显示,前总统特朗普支持率与现任总统拜登持平。报道称,尽管欧洲一直不愿接受特朗普回归的可能,但现在不能再无视这种风险,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或将回撤军事力量,减少对欧洲盟友的延伸防卫投入,让欧洲国家自己承担地区安全责任。
在不久前举行的欧盟峰会上,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提议设立一个千亿欧元的军事基金,以在特朗普重返白宫时采取相应措施。她表示,应确保欧洲军事安全成为下一届欧盟委员会的工作重点,国防成为欧盟三大优先事项之一。
针对这一倡议,德国外交关系协会会长沃尔夫称,千亿欧元的军事基金可以为欧洲技术创新提供支撑,从而带来更好的安全保障。
外媒称,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优先”政策使跨大西洋伙伴关系陷入低谷,欧洲普遍担忧美国新一届政府会重拾对欧洲盟友的激进政策,届时欧洲防务对美依赖的被动性将再次凸显。
对此,欧洲多国明确将增加国防预算。德国2024年常规国防预算将提升至518亿欧元(约合564亿美元),另有192亿欧元额外补充费用,创下历史新高。法国宣布未来7年的预算总额为4133亿欧元,较上一周期增加40%。丹麦计划未来10年在防务领域追加投入1430亿丹麦克朗(约合206亿美元)。荷兰国防预算由2023年的150亿欧元提高至2024年的210亿欧元。
加强防务合作
在增加国防预算来增强内部信心的同时,欧洲多国联合开展装备研发、建立安全合作机制等,增强内部凝聚力,以推动延宕多年的欧洲防务一体化。
2023年底,德国和立陶宛签署驻军协议“路线图”。根据该协议,2024年第二季度,德国国防军战斗旅先遣队将正式入驻立陶宛,并于2024年底组建旅级指挥部,2025年完成约5000名德国武装部队人员的长期部署,2027年前进入全面战备状态。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表示,德国此举是在为欧洲未来的安全状况提前布局。立陶宛将在连续数年内花费GDP占比0.3%的资金为德国国防军提供住房、训练场和其他基础设施。同时,德国计划在爱沙尼亚建立弹药生产厂。
英国国防部宣布将加强在北欧地区的军事存在,计划在2024年向该地区派遣2万兵力。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4个北欧国家组建战斗机联队。欧盟理事会批准通过《欧盟太空安全与防务战略》,欧洲共同防务建设拓展至太空领域。
外媒称,与以往美国牵头北约加强欧洲威慑与防御力量不同,此轮调整由欧洲国家主动发起并完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欧洲国家对当前安全状况的不安。
除加紧兵力布势外,欧洲国家在军工领域也纷纷加强合作。德法意三国组建军工联合体,共同推进欧洲下一代主战坦克项目。意大利在本国预算法案中设立150亿欧元项目基金,用于组建多国合作的“欧洲军工联盟”。
荷兰寻求加入欧洲联合军备合作组织,意图在推动欧洲防务合作方面发挥作用。该组织由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在2001年成立,几年后西班牙和比利时加入,年度运营预算为60亿欧元,涉及A400M运输机、FREMM多任务护卫舰和欧洲无人机等17个项目。
多重因素掣肘
报道称,欧洲国家看似作出很多努力,但欧洲防务自主进程将受多重因素掣肘。
作为欧洲“领头羊”的德法两国,在欧洲防务自主问题上各有盘算。德国希望在北约框架下开展军备建设,兵力布局和防务投入都凸显北约存在的必要性。法国则追求欧洲战略自主,期望脱离北约,建设欧洲自己的防务力量。
以德法意等国为代表的“老欧洲”与以波兰为首的“新欧洲”,在共同防务理念上存在分歧。外媒称,来自政治外交的“离心力”,让欧洲防务自主道阻且长。
目前看似火热的军工合作也存在风险。欧洲联合军备合作组织、德法意军工联合体等,与美国在全球军售市场存在竞争关系,未来在技术供应链等方面势必受到美国阻碍。同时,欧洲军工产业产能有限,即使产品技术取得突破,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供应足够的武器装备。(石 文)
(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