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争形态向智能化、无人化加速演进,使用无人机执行战场侦察监视、定点清除等任务的战例越来越多。近年来,国外一些政要官邸、军事基地、核电站、油田等也曾遭到无人机攻击或侵扰。
为有效应对无人机带来的安全威胁,世界各国纷纷加快研制发展反无人机技术,提高反无人机作战能力。
“硬摧毁”,就是使用各种装备直接拦截、摧毁或者捕获无人机。
常规火力攻击,即使用导弹、炮弹、弹炮结合武器系统等实施火力拦截摧毁,这是较为常用且直接有效的方法。2018年1月6日凌晨,俄罗斯驻叙利亚军事基地遭极端组织的13架无人机袭击,俄军立即采取措施,用“铠甲”-S近程防空系统击落了其中7架。
激光武器打击,即使用高能激光实施精确打击,直接彻底击毁敌无人机,或者烧毁无人机部分机身、光电系统,使其坠毁。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紧凑型激光武器系统”,可输出高达10千瓦的激光束打击摧毁无人机。
微波武器抗击,即使用高功率微波武器击穿、烧毁无人机的电子元器件,从而使其失去控制,掉落坠毁。美国陆军曾测试了雷声公司研发的“相位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用其击落了多架无人机。
无人机截击,即像战机空中格斗一样,使用具有打击能力的无人机在空中截击敌方无人机。比如,无人机群对冲撞击、无人机携带武器空中格斗、无人机拉网“抓捕”等。
“软打击”,就是通过干扰阻断无人机的通信和导航系统,迫其降落或者偏离航线。
干扰卫星导航。使用电子战手段有效干扰或者截获无人机的卫星导航信号,使其无法精确定位、偏离航向或者丧失执行后续任务的价值。比如,英国研制的“反无人机防御系统”,可有效干扰敌无人机接收全球定位系统的信号。澳大利亚的“反无人机电磁枪”,则可通过发射电波信号干扰无人机的卫星导航信号,迫其降落或者返回。
干扰射频通信。无人机通信数据链比较容易受到干扰,扰乱无人机与控制平台之间的通信是一个有效的反无人机方法。英国的“反无人机防御系统”也可向无人机发射定向大功率干扰射频,切断无人机与控制平台之间的通信链路,从而迫使其降落。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国家已部署该系统。
干扰陀螺稳定。无人机主要是靠搭载的陀螺仪装置保证自身平衡,使用声波与陀螺仪固定频率产生共振,可使陀螺仪失效,从而使无人机失去平衡。美国的“LROD声炮”经改造后,可干扰3公里左右的无人机。
“巧欺骗”,就是利用光学、电子、网络信息等技术手段,对己方目标进行伪装,对敌方无人机进行欺骗,从而降低敌无人机侦察打击效果。
光学欺骗,即对己方目标进行伪装防护,隐真示假,欺骗敌无人机。比如,可使用激光照射己方假目标,用产生的激光回波欺骗敌方无人机的激光制导武器系统。
电子欺骗,即使用电子“假信号”迷惑敌无人机,使其执行错误指令。俄军的“蔷薇”电子战系统,能在半径约10千米范围内自动识别敌方无人机的遥控信号,然后进行编码模仿,发射大量假信号,使敌无人机偏离航向或者按照假指令着陆。
网络欺骗,即通过植入木马病毒、安插“后门”程序等手段,对无人机指挥控制系统进行网络攻击,通过指挥中心发射“假指令”,从而控制、接管无人机。(彭金华)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