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想要正常运转麻烦多
高原地区自然气候复杂,对武器装备的使用维护构成严酷考验。以低压问题为例,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3000米气压降低30%,海拔5000米气压降低50%。高原空气含氧量比平原地区平均减少30%-60%。据统计,在低压缺氧的高原地带,发动机启动阻力增大,运行功率至少降低30%,连飞机发动机都会遭遇起动困难、推力减小等问题。当年苏军装备的米-8和米-24直升机高原性能不足,结果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这些直升机挂载武器或装载人员后升限明显下降,只能在山谷之间穿行,很容易遭到阿富汗游击队的攻击。即便当代阿富汗战争中的美军也未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统计显示,高原常见的风沙和恶劣地形还会导致车辆耗油量增加30%、载重量减少25%、时速降低50%,严重影响战斗车辆的性能发挥。同时,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减小,也会造成高压绝缘距离缩小,导致电子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而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空气干燥等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也会造成油气管路密封性降低、橡胶制品加速老化、座舱玻璃银纹、轮胎剥皮等故障。
此外,高原地区的高寒问题也非常突出。海拔每升高300米,气温则下降2-3摄氏度。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0摄氏度以下的时间长达11个月。这种极端低温环境,对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带来严重影响,包括轻武器零部件损坏,装备中的橡胶、塑料部件变硬变脆甚至断裂,造成各种不可预测的故障。因此即使是重型机械化部队,在调赴高原寒区作战前,也必须确保装备完成寒区环境调试,换用专用的寒区燃油、滑油。
高原的冰雪天气和复杂地形,也给高原装备行军带来许多困难。超过30厘米的雪层,就会妨碍步兵和摩托化炮兵行动。轮式和履带式车辆都可能在越野行军中遇到履带打滑、陷入雪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重型武器在高原的使用将受到严重限制,轻型化战斗车辆和火力配属,更受高原部队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