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环球军事  >> 正文

外军学习解放军操练 日本学员进行队列展示(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环球时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和我自己当年首次参加相比,这届学员更加自信和自然。”前不久,第六届陆军国际学员周在南京陆军工程大学举行,担任学员周军事顾问的别林对《环球时报》记者如是说。这是中国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后组织的首次陆军国际学员周。10年前,刚刚19岁的别林作为一名军校大二学员,参加了第三届陆军国际学员周。如今,作为陆军工程大学教员再次参加,他在师弟、师妹身上看到了昔日自己的影子,但更多的是惊喜和意外。

爱读《孙子兵法》的法国圣西尔军校学员:“我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军人”

“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发展合作、共创未来”,这是本届陆军国际学员周的主题。《环球时报》记者发现,这个16字主题连续6届从未改变,由此可以说明这是国际学员周主办的初心。理由不言而喻:世界需要了解中国,需要认识中国军队,而中国军队也需要走向世界舞台。

中外学员代表在相互交流了解。黄吉 摄

在这个平台上履行职责使命的是一群20岁上下的“准军官”。在《环球时报》记者眼中,这群身着作训服,坐、站均有规有矩的年轻人,既有训练有序的沉稳,也有按捺不住的激情。按照这些英姿勃发的学员自我定义的自画像,在两年或三年时间里,他们接受了严格的训练,无论是纪律、体能还是作风,均称得上一名具有军事素养的准军官。

“国际学员周”是由一国某军校主办,邀请多个国家军事院校选派一名教官和多名学员参加的国际军事交流活动,时间上一般在一周左右。美国、德国等国军校都将“国际学员周”作为培养学员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军事外交“请进来”的一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陆军国际学员周发起于2005年。2009年,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组织了首届海军国际学员周,2012年,空军航空大学也举办了首届国际学员周。

本次活动,法国、印度、日本、巴西、南非等11国的军事院校派出31名学员,中国方面则由11所院校派出73名学员。104名学员组成一个国际学员连,按解放军的作息制度进行管理。一周时间里,大家一起听课、训练、进行模拟联合国维和分队行动推演等活动。

12国,22所军校,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这些“准军官”们相聚在中国,他们最想了解什么?

来自法国圣西尔军校的帕特里克谈到此行目的时说,他想了解中国军队先进的装备及如何使用等。不过,他最感兴趣的是“人”,是中国军人,想知道他们如何学习,如何训练。

圣西尔军校由拿破仑创立,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与美国西点军校齐名。其实,帕特里克对中国已经非常了解。“他甚至了解我的家乡河北,能谈一些名人趣事,他还常常读《孙子兵法》”,中国学员朱云亮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给中国学员留下最深印象的也是这些外国“准军官”代表。通过一个个学员的表现,大家形成对某国的初步印象,进而形成对该国国力和军力的判断。

出生于1998年的李敏锐,个头不高,一身迷彩服,左手腕戴着小米运动手环。李敏锐崇拜毛主席,喜欢《苦难辉煌》,对于国际学员周的16字主题,他表示,“互相了解说起来容易,7天时间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交流,但有总比没有好。”

李敏锐说,平时他只能浏览新闻报道粗略了解其他国家的同行,现在通过国际学员周零距离接触,了解外国军人,虽然认识上依然可能有偏差,但毕竟能直接感受到双方的不同。“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强调了解、沟通和合作,但高手过招在一招一式,细节中体现出来的是各国学员的思维方式、军事训练和领导能力的差异。”

从BBC的偏见到没接触过无人机的外国学员“中国看到世界,世界看到中国”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在2013年对第五届国际学员周进行过专题报道,节目的结尾说:这些学员有朝一日可能成为本国的军事领导人,而现在他们聚集在一起了解对方的想法。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俄国民近卫军学习中国军事战略 订购孙子兵法

【环球网综合报道】俄罗斯政府采购网站Goszakupki公布的文件中称,新西伯利亚俄罗斯国民近卫军雅科夫列夫军事学院大量购买中文、文化以及中国军事战略教科书。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30日报道称,新西伯利亚军事学院还订购了孙子兵法、中国文学和文化历史书、中国思想和世界观教科书,中国历史教科书。此外国民近卫军还将获得数十种不同的中文教科书。   普京总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朴民在福州解读《孙子兵法》

台海网4月16日讯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千百年来,它吸引着无数人遁入此中,如痴如迷。昨天下午,由福建省图书馆和《领导文萃》杂志社主办,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朴民在省图报告厅举办了《孙子兵法的现代解读》专题讲座。 黄朴民是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他兼任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会长...

专家“把脉”两岸协同创新 提倡念好新“孙子兵法”

台海网(微博)4月3日讯 大陆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增长新引擎,宝岛台湾又会有哪些新机遇?两岸学者、专业人士3日在上海为两岸协同创新出谋划策,多位专家建言,为两岸年轻一代打造更宽松、高效的创新平台,共同为“儿孙一辈”念好新的“孙子兵法”。   以“创新 转型 发展”为主题的2015沪台研讨会3日举行,与会两岸人士近200人就创新话题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