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胡泽曦
编者按:2月以来,美国国会的听证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其中,国防部长马蒂斯介绍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与《核态势审议报告》、情报界大佬分析全球风险等听证会引起华盛顿战略外交界的特别关注。在这些场合,中国无一例外成为高频词,而加在前面的限定语都是“战略竞争对手”。美国日渐兴起的“战略竞争论”是当下西方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重要背景。作为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华盛顿吹起的风向经常会成为德国、澳大利亚等“小兄弟”追逐的潮流。“战略竞争论”显示美国以竞争定义整体国际格局,同时也暗含了一个令西方无可奈何的现实——美国的相对实力与影响力正在下降,而这也是他们要“警惕中国”的根源所在。因此,探讨西方世界最近一段时间的“对华舆论攻势”,美国因素不可忽视。
本文为《环球时报》深度报道解读新“中国威胁论”下篇——从美国视角看新“中国威胁论”。
“战略竞争”成华盛顿热词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年初到访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纽约时报》从中看到的是“同中国的竞争”。文章称,“美国在全球经济秩序中的关键地位如今正面临着危险,中国主导的贸易体系已经减少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对欧美市场的长期依赖”。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威胁论”在华盛顿已成常态。然而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当前这一轮“中国战略竞争论”与以往有诸多不同之处。如《纽约时报》上述报道,从长期性、战略性方面审视与中国的关系成为热门视角,对发展模式和经济实力较量的重视也上升了一个层次。“中国方式能否赢得未来”“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国正在逼近美国,我们对此在做什么”……近来华盛顿一系列智库活动的主题,恰是这种转向的一种写照。
美国对华竞争心态为何出现明显上升?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著名中国安全问题分析师史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首先是因为特朗普政府迫切希望表明,他们与其前任不同。他们认为,奥巴马政府在对华问题上过于强调“安抚”了。史文认为,特朗普政府2018新年前后相继推出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核态势审议报告》3份重磅安全政策文件建立了一个新基调,“如果不打折扣地实施,将彻底改变过去40年来的美国对华政策”。
与此同时,结构性因素似乎也在起作用。荣鼎集团创始合伙人丹尼尔·罗森在题为《“后接触时代”的美中关系?》的报告中分析中美关系特征时表示,美国现在认为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其中,经济竞争占据核心位置。而且,中国不再对自身体系保持以往的模糊性,正积极强调自己的不同。史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目前美国政府内部有一股相当大且不断增强的力量认为,中国在能力与意图两个方面正以一种“对手”的方式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