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环球网军事7月12日报道】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7月6日发表军事专家埃尔莎·卡尼亚的文章《战争中的集群——中国在集群智能方面的进展》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评估,未来战争将是“无人、无形、无声”的,并有着更高的“智能化”。解放军战略家预计,未来,涉及无人系统的自主作战,以及无人和有人操作系统的联合行动将对传统作战模式构成显著影响。未来无人机集群将包括“智能化”和半自主或完全自主的系统。解放军认识到,这些技术具有极大破坏力,它们可以用来进行饱和攻击,以打败高价值目标——或许包括美国的战斗机和航母——的防御。
无人机编队屡屡破纪录
文章称,中国在深度学习技能等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正推动它在集群智能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中国的学术机构、私营部门、国防工业和军事研究机构正在进行技术和概念方面的研发与测试。展望未来,解放军在智能无人系统和集群战术方面的进展可以使其未来军事力量倍增。
在2016年秋天的珠海航展期间,媒体描述了中国在集群智能方面的突破。迄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的工作似乎是最先进的。2016年11月,同清华大学和泊松技术有限公司结成伙伴关系的CETC,用一个由67架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组成的编队展示了它在集群智能方面的进展。它使用了自主集群控制和动态无中心网络,而无人机之间能够通信和协作。这类集群可以用来从事侦察、打击、干扰和其他任务。这一技术在效率和生还能力方面具有优势。
2017年中国的一个航展上,一个包括1000架无人机的编队据说再次打破了纪录。该编队由一家私营企业构建。当时,中国媒体援引一些军事专家的话报道称,这一技术可以用来创建一个分布式系统,一些载荷模块则安装在小型无人机上。
2017年6月,CETC再次展示了它在集群智能方面的进展。它测试了119架固定翼无人机组成的编队,这打破了它先前的纪录。当时,CETC的评论强调说,集群智能是智能无人系统的未来。CETC的无人机技术专家赵彦杰称,未来集群智能是在战争中“改变游戏规则”的一种破坏性力量。
文章称,虽然难以比较美国和中国相关工作的复杂性,但中国这些引人注目的测试活动似乎在刻意追赶美国。
军民融合推动技术进步
文章认为,中国未来在集群智能领域的能力将由高层计划和大量资助来推动。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新的国家路线图为这一重要新兴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日程表。科技部部长万钢说,这一框架工作的重点将在于建设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处理人工智能导致的风险(诸如失业)的各种政策以及国际合作。这一发展计划还为研发设立了特别基金,同时试图通过鼓励外国企业在中国建立人工智能的研发中心等手段来迅速聚集人工智能人才。这一计划也称为“人工智能2.0”,它将重点关注大数据、智能传感、认知计算、机器学习和集群智能等领域。
通过中国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解放军将试图利用人工智能方面的民用技术进步来推动军事应用。
立足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文章称,展望未来,解放军显然正在寻求提升有关能力,从而在多个战争领域使用具有适应性的智能无人系统。军事科学院的教科书《战略学》预计,利用智能、纳米和微技术的无人系统将在未来陆地、海洋、空中和太空战场上发挥日益重要的功能。未来,由无人系统组成的高度自动化的智能武器还将取代传统武器。
实际上,解放军的战略家们预计,未来陆地、海洋、空中和太空战场将充满无人作战武器。解放军一直密切追踪美国在“第三次抵消”战略框架内通过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在集群战术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同国防创新计划相关的工作。尽管中国了解美国的努力,但解放军未来的计划可能与美国的不同。它的一个重点会是以美国高价值武器平台为目标的非对称应用。
文章称,中国在集群智能方面的进展和迄今为止已知的研发工作构成了中国同美国在国防创新领域战略竞争的重要例子。对解放军来说,某些破坏性技术——包括同“第三次抵消”战略有联系的技术——是大国竞争中的“战略制高点”,存在有效威慑和在作战中获胜的双重优势。例如,未来解放军智能无人系统可能还会充当一种非对称手段,通过它们来打击航母等高价值美国武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