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1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沈晓丽)在寸土寸金的中山路附近,有一所“绿色”幼儿园。从校园布置、课程设置,到班级管理,甚至老师学生的一言一行,无不彰显“绿色”。
这就是厦门民立幼儿园。从去年起,该园开始《绿色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研究》,这是福建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规划课题,也是厦门市2010年唯一的学前教育重点课题。按照省里要求的进度,该课题将于今年结题,但园长黄朝菁打算一直做下去,因为这课题“实实在在地让孩子受益”。
黄朝菁在学前教育领域已扎根30多年,她告诉导报记者,开展这一课题,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全球环境越来越差,环保教育应从小做起,从小事、从身边做起;二是,绿色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规律,适合孩子。
走进园内,绿意盎然。楼道的拐角处、扶手处,随处可见各种绿色植物、可爱的小动物,这是小朋友平时饲养花草、小动物,观察大自然的一块小天地。
而进入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主打绿色主题:海底世界、花儿朵朵、我和白鹭做朋友、绿色美食、珍爱水资源、垃圾变黄金……从小一到大三,9个班级有9个不同的主题。
在一间教室,导报记者被墙上的 “环保小尖兵”吸引住了,该人物造型的材料全是废品:塑料管做成的奔跑的“双腿”十分动感;而学生数学课上用来数数的道具是回收来的塑料瓶盖子。
不仅是课程设置,校园班级管理也很绿色。在小朋友目光可及处,随处可见绿色礼仪“三字歌”,把孩子平时学习生活接触到的洗手、喝水、上课到户外运动等内容,用三字歌表现,朗朗上口。
而“绿色”也融入班级管理中。在一班级走廊上,有一幅巨大的海报,上面展示了水形成的过程。仔细一瞧,每滴小水滴就是一位小朋友,上面画着小朋友的自画像。如果平时表现好,就可以得到一朵花,得到相应的花朵后,就集成一滴小水滴,得到相应的奖品。而这样的奖励方式很受学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