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7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文 梁张磊/图 实习生 纪美静)到企业实习,也是大学生暑假期间的主流动向。
与暑期兼职能勤工俭学的属性不同,大多数实习岗位并不为学生提供薪资报酬,相对于兼职,实习更重要的是了解企业文化氛围,以及相关岗位的实际操作内容等。
不过,许多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并不能真正有所收获,而只是沦为“跑腿”或“打杂”的免费劳动力。
大多学生 对实习收获并不满意
这个暑期还没放假前,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大三学生李丹阳就已经自己联系好了实习单位,打算利用好最后一个暑假,拿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好好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媒体,尽管这一行业与她的专业一点儿也不沾边。
在厦门的大学生中,像李丹阳这样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而李丹阳的情况也很典型。根据此前本地一家人才网发布的数据,厦门地区的大学毕业生中,近八成曾有实习经历。不过遗憾的是,大多数学生回忆起实习过程,却对其收获并不满意。
而且在采访中,导报记者还发现,大学生实习的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大一就开始实习的比比皆是。虽然背后的现实是:高校提供的实习机会往往很少,因为相比之下,校方总是更关注毕业生的就业。也就是说,更多学生的实习机会,基本都靠自己从其他渠道主动争取。
根据大学生的反馈,他们参加实习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类:提前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岗位,满足好奇心;抢先了解毕业后可能就业的行业,增加今后的就业筹码;学校的硬性要求,非实习盖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