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教育 >> 厦门教育  >> 正文

“私人定制”暑期生活(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梁静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到邻居家孩子结伴过暑假

  一样没时间照顾孩子的家长方梅看上去比陈冬平焦虑多了,她说:“孩子刚放假时,我都要得‘暑期焦虑症’了!”原来,就要上四年级的儿子大鹏刚放假那会儿,方梅把大鹏一个人留在家里,交代他一天该做的事后就得去上班,接下来怎么安排,只能靠大鹏的自觉了。

  半个月后,方梅发现大鹏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玩网游,“玩到作业都没写,每天一起床就趴在电脑旁,大半夜了也还不睡觉。后来我们把家里网线拔了,电脑拆了,然后他总想往外跑,可能是要去网吧。”

  这可把方梅急坏了。为了转移大鹏的注意力,方梅和小区里另一个家长约好,“我们上班时,大鹏就寄在他们家,他们家的孩子比大鹏大一岁,会带着大鹏玩,多亏了他们才好多了。现在他们每天都一起踢球,有时还一起游游泳,一起去学跆拳道,没事看看电视,聊聊天。上周我们两家还一起去香港玩了几天。”

看外来娃“落单”却没闲着

  上兴趣班、进夏令营、旅游、上网,这些暑期活动项目其实和许多外来娃都无关。这个经常“落单”的群体的暑期过法,和城里的孩子天差地别。

  现住在前埔一间小出租房里的小娟整个暑假几乎都在家,因为她得负责照看妹妹,还得洗衣做饭。“爸爸妈妈得去打工,我上一年级就会做饭了。”小娟说,每天晚上爸爸妈妈回家,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候,“全家人可以待在一起,我很开心。为了晚上能陪爸爸妈妈,我在白天就把作业先写好。”小娟的懂事,让人看着心疼。

  “不想出去玩吗?或者上个什么兴趣班?”“妹妹得有人照顾,兴趣班挺贵,爸爸他们赚钱很辛苦,而且我也没什么爱好,把书念好就行了。”

  实际上,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暑期要么跟着家长一起打工摆摊,要么照顾弟弟妹妹,要么和小伙伴结伴四处玩耍,尽管他们的安全经常备受担忧,但对他们的监管却依然经常处于“真空”状态。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鼓浪屿医院推“私人定制”难买的药可至医院登记申购

台海网(微博)8月12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家住鼓浪屿的何女士日前接到鼓浪屿医院的电话:“药已经到了,方便的时候可以来领取。”次日上午,何女士到鼓浪屿医院,不到十分钟的路程,便拿到了自己需要的药物克拉霉素。何女士患有慢性肺炎,需要的药原来鼓浪屿医院里没有,每次都要漂洋过海去第一医院排队挂号、取药;现在不同了,原来没有的药可以通过鼓浪屿药房申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