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学堂》邀请长期在一线指导中考志愿填报的专家、厦门市金尚中学副校长、本报《学堂》专家顾问团成员王有光老师为您答疑解惑。王有光老师1981年至今先后在厦门市华侨中学、科技中学、金尚中学等学校任教,对初中英语、中考命题及志愿填报等有深入研究。
了解招生形势 把握整体原则
记:填报志愿前要掌握哪些信息?
王:一是要了解招生形势。这将有助于整体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招生形势包括今年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新的管理办法、各批次各科类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比如今年取消择校生招生批次。
二是掌握招生政策规定。比如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体制和办法、加分照顾政策、录取程序、投档办法、体检要求等。
三是招生简章。考生和家长应尽可能收集齐拟选择的学校的招生简章。
四是批次线。考生应收集近年各校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录取的最高分与最低分信息,尤其关注自己的位次与录取线近3年的位次关系,结合自己成绩以及今年的招生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确定拟报考学校后搜集信息
记:怎样才能选准理想的学校?第一档志愿要如何填报?
王:欲填好志愿,关键还是要掌握尽可能多而且准确的相关信息。
在一开始,考生和家长就要确定一个基本的填报意向。比如是选择一中、双十或是外国语等学校,当然,前提是根据考生实际来定。
有了填报意向后,就要了解你想填报学校的情况,如该校近几年的中考录取分数线、该校师资情况和实际教学情况、该校教育管理情况和整体学风情况。
掌握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你想填报的学校的高考情况也十分重要。考生和家长最好深入到高三学生或高中学生及其家长中,向他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在掌握可靠真实的信息后,再选择理想的学校。
尽量填满志愿增加录取机会
记:第二档志愿该如何填报?
王:与高考的分批次录取相似,中招录取原则是按照考生的录取总分和志愿顺序依次投档,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填报中考志愿要保持一定的梯度,即从高到低拉开档次。
因此,有潜力的考生相应批次的第一个志愿可选择理想的学校,避免考分可以达到录取线而没填报志愿带来的后悔。但随后的志愿必须实事求是地降下来。
事实上,除了中考状元等极少数的考生外,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讲填报志愿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还要提醒考生:不论第一志愿如何填报,对第二、第三等后面的志愿同样不能忽视,也要认真填报,以免“踏空”。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填满14个志愿或尽量多报志愿,以给自己更多的录取机会。填报时注意梯次。
位次比分数更具有参考价值
记:去年的录取分数线参考价值有多大?
王:受各校招生计划数变化、招生对象范围变化、每年中考试卷难度不同、考生分数正态分布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各校分数线每年都会有所变化。因此建议考生不要根据自己的成绩简单地按照往年录取分数线“对号入座”,只报某一批或只限于几个普高志愿。
应该说,各类学校近三年的最低录取位次具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位次比分数更重要,所以还是更建议考生看投档位次,比如某校去年的最低投档位次是第500名,那么在招生数相当的情况下,就可以以第500名为参考依据。
在这里,我们整理出了近三年各普高学校的最低录取位次(详见52-53版《厦门市近3年面向思湖片区中招普高类学校位次数据汇总》表),仅供考生参考。
数据
●2014年部分普高类学校招生数:第一批普高在全市范围内招生计划为9551人,第二批普高招生计划为5104人,合计14655人。占报考总数24739人的59%。
其中,思湖片区普高招生数5475人(含一中、双十和外国语的定向生名额;含外国语、科技、二中、集美中学和厦门实验中学面向全市招生的名额;不含各校已报送和招收台生班人数);
第二批华侨中学、大同中学、厦门三中、禾山中学和内厝中学共招收1747人。两批合计,可以面向思湖片区招收普高总人数7222人,面向岛外各区招收的普高人数为7433人。
●2014年部分职业类学校招生数:五年制高职在第一批招生总数为2122人,中等职业学校在第一批招生总数为7452人,职业类学校在第一批招生数为9574人。中等职业学校在第二批再增4所学校,招生总数增加3710人。
理论上讲,全市普高提供14555个学位,全市职业类学校提供13284个学位,合计27939个学位。普高及职业类学校合计招生数多于报考数。也就是说,只要参加中考并填报了志愿,就一定能上高一级学校。普高的最高录取比例约为59%。(以上数据由王有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