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7月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杨靖/图)高考放榜快一周了。这些天,有人欢喜,有人忧愁,特别那些平时成绩不错,但是却在高考中意外失利的学子,遭遇了人生中一次重大的失败和挫折。有的人对自己和未来产生了怀疑,有的人消极抑郁,有的人干脆自暴自弃。那么,如何才能走出高考失利的阴影?
讲述
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阿辉(化名,高三学生)
从网上查到成绩那一刻,我的胸口就隐隐作痛,这样的感觉持续快一周了。这几天,我的脑子几近空白。那是我不忍直视和回忆的一个分数——离一本线还差了3分。这回,平时我特别擅长的数学科成绩平平,平时成绩稳定的理综也大失水准,平时能拿到240多分的理综这回竟然还不到200分。
这样的成绩让我这个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曾经的“尖子生”无地自容。
其实自打上学起,我的学习成绩就很好,爸爸妈妈因此很欣慰,老师同学对我也很认可。原以为,考上一所自己心仪的一本学校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掉到二本学校这样的落败。因为一场不大不小的感冒,让我为之奋斗了多年的目标变得越来越远。
是我高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还是我根本就经不起高考这样的大检阅?人们都说考场如战场,那么,我就是战场上那个不折不扣的“败兵”。
有关省、市高考状元的“传说”仍然在发酵,身边考得不错的同学也难免喜形于色,他们甚至筹划着填报完志愿后进行一次结伴之旅,而平时算得上活跃的我,却再也没有心情去响应。连续几个夜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
爸爸妈妈这几天看我的目光很复杂,他们一副欲言又止而又小心翼翼的样子,我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我不知该说些什么。现在我心里很乱,理不出思绪。怎么走着走着,好好的道路就被我走得越来越窄了呢?
眼下,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点评高考失利并非人生失败
罗文明(集美中学特级教师)
高考是一场既普通又特殊的考试,被寄予很多希望,正因如此,不太理想的分数很容易让考生觉得受挫,情绪抑郁失落,严重的人还会产生“习惯性无助感”。每年高考后,都会有一批像阿辉这样高考失利后产生心理困扰的孩子。特别是平时成绩不错的一些考生,高考失利,心理落差更大。
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付出了更多辛勤汗水,自尊心也比较强,心理预期比较高,不能容许自己失败。当他们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既可能要面对家长责备的目光,也要感受来自于自身的压力,很容易出现应激性心理障碍。
不少父母有一种补偿心理,希望孩子考上好大学,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荣耀或满足自己从未获得过的欲望。有些父母甚至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几乎不考虑孩子需要什么,只想到自己在小时候没机会念书或没考上好的学校,因此有意无意地要孩子去弥补大人未实现的愿望。
这就变成一种不合理的期待,给双方都造成了压力,会觉得孩子考上好大学是非常重要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于是家长和孩子都感到受挫,继而感到抑郁。
事实上,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把高考当成了唯一出路。有的孩子由于某种原因,高考失利或发挥欠佳,他们没有安慰鼓励孩子,反而给予冷言冷语、不断责怪等精神暴力,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父母的爱而是家庭的厌弃。实际上,家长的想法有很多是出于虚荣心、光宗耀祖思维,家长的心理状况更堪忧。高考失利并不代表人生失败。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许多杰出代表,都是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成才的。
建议
把高考当成另一个起点
罗文明老师建议阿辉:
1.学会自我安慰。当失利成为现实,要勇于正视它,并学会自我安慰:“我已尽到了最大努力,虽没能上一本,但问心无愧。”何况在高考中,能够考上一本的只能是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总要有人去读二本或职业学校。高考没发挥好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信心,切不可自暴自弃,只有这样才能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并从失败走向成功。
2.宣泄内心压力。寻找合理方式消除内心沮丧。把积压在内心的压力宣泄出来,既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甩掉包袱轻松再战。对于女孩子来说,比如把自己蒙在被窝里或房间里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笑逐颜开;对于男孩子来说,找几个朋友打一场篮球或者找一片旷野大喊几声,然后甩甩头昂然前行。
3.重新规划自己。人的一生是由很多步组成的,要用心做好规划。高考并不是终点,而是多彩人生的另一个起点。我们所熟知的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大学没有读完就去创业了。能否进入大学或者好大学只是一个前提,重要的是在大学阶段,你能否打牢专业基础和技能,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定向,并为之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4.不要自我否定。高考失利难免会有无助、挫败、自责的情绪,但千万不要自我否定、自我封闭,更不要做出让亲友伤心的极端行为。高考的戏码再大,状元的戏份再重,与人生大戏相比,也好比萤火之于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