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扎稳打 多做咨询
去年高考结束后,我估了620多分、全省1000名左右,而我实际成绩是639分,比估计的多了10多分,在全省位次也更理想,但这个成绩段对应的学校并不多。按照填报志愿冲、稳、保、垫的原则,我列出了中山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大、同济大学、哈工大、南京航空航天等大学作为选择的目标学校,也想冲浙江大学。
为了稳扎稳打,我还到高招咨询会现场咨询,招生老师提供了许多详实而有用的资讯:比如,报考浙江大学,胜算不大;报考中山大学,除了8年本硕博连读外,其它专业都可选择,但其工科并不突显;报考南京大学可以在线上几分进,但无法选择心仪的专业;而西安交大老师说:非常欢迎你报考我们学校……最后,我把西安交大作为首选志愿。
我的体会是,当你不能确定自己的分数、名次能否进某所学校的时候,多做咨询能让你拨云见日。
专业优先 慎对“服从”
就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来说,个人还是推崇“专业优先”,这是为自己的未来着想,要保证所选的专业是你自己今后能够读得下去的。所以,也要慎对“服从调剂”。
不过,具体情况也还要具体分析:“冲”的大学要“服从”,以保证不发生退档;“稳”的大学若为了坚持自己的兴趣“不服从”,也要保证不被退档为优先;“保”的大学依冷热门专业而定;“垫底”的学校最好选择“服从”。当然,踩线成绩填志愿也要看个人意愿:一些同学宁愿先选学校,进入大学后转专业也是一种选择,不过,转专业的比例毕竟有限。
在选区域上,爸爸支持我走出厦门,我在厦门成长、生活了18年,如果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也会让我觉得“恐怖”。对于喜欢行走的我来说,完全能够hold住新环境,所以,只要身体素质没问题,不会水土不服,走出厦门、走出福建或许会让你成长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