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5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林可)5月17、18日是理化生实验考试,紧接着就是体育考试,而24日就是历史的考试时间。相对比较容易“抱佛脚”的历史学科,今年“临阵磨枪”的时间似乎短了点。如何在短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呢?厦门六中初中历史教研组组长曾斌老师认为,想要拼高分的学生现在要注意最后两大题的解题技巧,而学困生则要“抱紧”《历史复习纲要》。
基础分80%学困生有盼头
“历史中考一般都特别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曾斌老师说,以往几届的中考,基础题所占的分值都达到了80%,而这些知识基本都在大家都有的《历史复习纲要》上。
“有读书,就能及格。”曾斌表示,《历史复习纲要》标注了各单元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知识点,只要静下心来读,十来天时间足够梳理一遍,成绩再差的学生,都有希望考到及格。往年也有不少平时成绩不佳的学生最后拿到优秀。
由于今年厦门历史中考是闭卷考,曾老师预测,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会更加容易,这也是学困生的好消息。
主观题20分 考查综合能力
把基础分全部拿到就够了吗?曾老师说,想要拿“A”的学生,至少还要在最后两大主观题上拿到更多分数。因为按比例切线,去年要考到88分才能拿到“A”。
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别改错、材料分析和综合阅读五大题型,今年的分数安排,除了单项选择60分之外,其他题目都是10分,真正拉开差距的是最后两大题。曾老师表示,大题的解答也有技巧。首先,材料通常都是平时没见过的史料,学生通常要首先引申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再总结人文精神,结合时事进行论述。如去年的材料题“思想的火药”,就要求学生首先引申到“启蒙运动”,然后是精神感悟和在时下的运用。“主观题将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概括、引申和表达能力。”曾斌老师表示,将过去练习卷的大题部分找出来,多看订正多总结,是不错的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