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自嘲是这代人特有解压方式
对于学霸或学渣等外号,集美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巨东红老师也早有耳闻,她说,最近在厦门,学霸和学渣这两个词比较流行,其他的倒很少听到。
在一些中学里,实验班里那些怎么考都考不倒的学生往往就是其他同学眼中的学霸,而那些成绩不上不下,或者其他所有的较为普通的学生,则都统称为学渣。
而在高校中,因为大学不再像高中那样看重成绩,所以大学生对学霸的评价标准或许就会有所降低。当然,这里并不包括那些想考研或出国的人。
大学生对于学霸的调侃,其实是一种自我安慰,就是从内心里让自己不努力学习的状态有个合理化的解释。不过,尽管如此,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还是都能有基本的底线把握,比如大考中,90%的人还是都能通过。
巨老师认为,这是种泛娱乐化的现象,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调侃或自我娱乐。所谓的学渣在这样的自我调侃中或许有些许不甘心,但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对轻松的,因为既然已经是学渣,那么学得没那么好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
巨老师说,这也是这一代人特有的对压力的处理方式和表达方式,也可以说是这个社会环境和氛围培养出来的一种能力。
此外,学生们的一些互损或自嘲在大人们看来或许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比如“渣”字,但大人并不用太紧张,毕竟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文化,就像现在许多学生所认为的:真正的好朋友必须是要能互损的,而不是互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