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一到正式考试 我就发挥失常
阿琴(化名,初三女生)
新的一年,大家彼此道着祝福——“新年快乐!”可是,我的心情却并没有快乐起来,反倒变得更加烦躁。因为又是期末了,各学科考试接踵而来。
我的这种烦躁好像就是从这个学期开始的。进入初三,我发现只要进行稍微正式一点的考试,自己就会变得不安。即使我复习得很充分、自我感觉很有把握了,也不能消除考试一天天临近带来的那种焦虑和恐惧。或许是因为我太害怕失败了,太害怕我考不过身边的同学,害怕明年中考进不了自己心仪的高中。
其实,客观评价自己的话,学习在我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一件事,平时做作业我也都能独自完成。但凡考试,我也很努力去复习,老师也认为我应该没有问题,因为模拟考试我的分数都不低,可往往一到正式考试,我就发挥失常了。
比如,上次半期考,考物理和英语时,看到卷子,我就突然变得心烦意乱,导致最终考出来的成绩和我平时大相径庭,连自己都难以置信,这也大大挫伤了我的自信心。
我现在真的很害怕考试,尤其是半期考的失常,像是一片巨大的阴霾,久久地笼罩在我的心头难以消散。我甚至害怕自己的这种临考状态会一直延续到明年的中考。只要一想到这点,我就不寒而栗。
爸爸妈妈虽然在学习上没有给我什么压力,但我总在关键时候“掉链子”,这让我无比遗憾和内疚,这应该就是“考试恐惧症”吧。马上就要质检了,我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恐惧心理呢?
点评
考前恐惧 毕业班学生较常见
刘美兰(厦门六中高级教师)
考前恐惧是毕业班学生较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找出产生恐惧的原因,是成功干预考前恐惧的重要途径。考前恐惧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看:
一是平时学习重做题,少归纳。很多学生每天疲于对付作业,极少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初三质检题综合性强,答题需要联想,寻找知识的关联性。缺少归纳,知识没有系统性,答题也就容易遗漏,混淆。
二是只重知识积累,缺乏考题意识。平时重知识积累,重能力训练,考前复习纯粹只为应试。必须按考什么读什么来复习,否则考前就容易紧张、焦虑甚至恐惧。
缺乏考题意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阿琴同学的问题应该也是这样。其实,这种“有把握”是对所复习的知识内容而言的,绝不是对考题而言。当对试卷每题考什么、怎么考,复习范畴在哪,答题要点是什么,预期分数多少都有把握了,自然就不焦虑了。
从心理层面看:
高期望,过于注重结果。考前我们经常用这样的话来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没有目标,往往动力不足;功利太强,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目标设在“跳起来就摘得到”的位置是最适宜的。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坚持“跳起来”,就会摘到你心仪的那颗果实。
不良的心理暗示。受曾经失败或别人失败的干扰,总觉得会考不好。
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不少学生综合考试,成绩总是呈“波浪式的曲线”。研究表明,这种现象主要是接受暗示得来的。一次或几次的失败,如果没有找准原因,就容易形成不良暗示,而这种不良暗示会像火种一样蔓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