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唠叨背后藏着一份爱
高亚席(厦门科技中学心理教师)
从小彬的叙述来看,他是一个很懂事,也很体贴父母的孩子,父母也在用他们的方式向孩子传递着自己的爱。分开来看双方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为什么沟通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矛盾呢?这缘于沟通的错位和每个人只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上。
小彬的叙述中,透露了强烈的成长的愿望:我不想被妈妈当成幼儿园的小朋友来管,不想妈妈事无巨细、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我自己有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可是父母呢,觉得孩子还很小,自己不叮嘱,孩子就做不好事情。而且他们全心全力为孩子做着一切,上菜市场,下厨房;讲故事,懂奥数;会攻略,找景点;挣学费,付消费。面对这个世界的激烈竞争,他们比孩子看得更清楚,比孩子有更深切的体会。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将来能否过上如意的日子,学业成绩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也是实现未来目标最便捷的道路。所以亲子关系的矛盾往往就会围绕着学习而发生。父母没有很好地传递出自己的爱,将自己的爱藏在了唠叨后面。孩子只接收到了前面的唠叨,对于后面的爱往往就会无意中忽略掉了。所以父母传递出去的东西孩子根本没有接收到。
建议
父母别一句话讲三遍
高亚席老师建议,面对父母的唠叨,小彬可以先想想,父母反复唠叨是不是同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我一直没有去做,还是我没有做好,父母没法放心?比如说:自己就将学习安排得好好的,哪些时间该做什么,怎么做。
小彬可以主动跟父母交流一下学校学习的情况,也可以跟父母有一个约定:有些事情让父母交给自己去做,如果完成不了,请父母给予协助。
比如,回家做作业这件事:小彬想要先休息一下,再去写作业,父母是想先让你写完作业再痛痛快快去玩。小彬可以控制自己休息多长时间,然后将作业认认真真、漂漂亮亮地完成。父母看到了孩子的自控能力,也会比较放心让孩子自主安排。
单单孩子的改变是不行的,父母也要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小彬处在青春期早期,是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一个逆反期。父母说话一定要注意方式,甚至连沟通的语气都要注意,他们很希望周围的人用平等、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们。
再者,养成话不要讲三遍的习惯,比如孩子做错了某件事情,他自己已经意识到了,去跟他讨论怎么做更好,而不是把这件事拿来继续批评指责,这样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容易剥夺他们自身的羞愧感,干脆对自己的事情不负责了。父母也可以和孩子有个约定,留一些空间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成长,不要怕他们暂时做不好;某些事情可以交给孩子自主安排,某些事情父母要适当参与。自主安排的事情,如果做不好,就要听父母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