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妈妈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
小雅(化名,初三女生)
初三了,离明年的中考也就半年时间,心里的压力陡然增大。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需要跳一跳才能达到的目标,所以,我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一直以为妈妈能够理解我,但这个学期以来,她的表现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
上周日,做完作业,我决定给自己稍稍放松一下。于是,和两个小学的闺密相约,我们三个人一起出去玩并一起吃了午饭。玩回来到家后,我又打开电脑上了一会儿网,和班上的同学聊了会儿天,就发现妈妈脸色不太好看,我知道她不高兴了。
或许,妈妈认为我已经出去玩了一大圈,回来就应该马上用功学习,可经过一周紧张的学习生活,我觉得自己需要这样的方式来放松一下。但是,妈妈似乎只要没有看到我在学习她就紧张,并且还说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可我又不是学习的机器。
昨晚,妈妈叫我吃饭,正好一个同学来电话和我讲一道作业,交流了一会儿,晚出去了几分钟,结果一到餐厅,就又看到妈妈的脸上写满了不高兴。她不容分辩地责备我说:“初三学习时间本来就不多了,你还有空一直煲电话粥?喊你吃饭也喊不动……”
我很不服气,为什么正常的同学交往,妈妈也要干涉?我忍不住高声对妈妈说:“我只是接了个电话而已,妈妈你太自以为是了……”我的顶嘴让妈妈更不高兴了。
经常是妈妈的错,可她从来都不愿承认。我也想多体谅妈妈,她单位、家里忙上忙下也不容易,只是,这也不能成为她不讲理的理由啊。有时,我很希望妈妈能对我说一声:“对不起,我错怪你了!”那样,我也会原谅她,但她从来不轻易认错。妈妈的面子就这么重要吗?妈妈为什么不能站在我的角度看问题?
点评
家长不认错是不良示范
陆豪(厦门科技中学教师)
家长和孩子都有不对的地方。作为孩子跟家长顶嘴不好,不管父母有什么错,做子女的一定要倾听和沟通,妈妈虽然误会你了,但毕竟出发点是好的,不能那么没礼貌,说出“妈妈,你太自以为是”这样伤妈妈自尊心的话。
作为学生,学习固然重要,但做人更重要,很多时候,孩子认为自己是对的,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就知道自己错了。
作为家长,严格要求孩子是对的,但学习讲究“劳逸结合”,适当的放松对提高学习效率是有好处的。如果逼着孩子一直学习,周末也不放松,一方面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结果是适得其反的。另一方面,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就变成一种负担,容易造成厌学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上述个案显示,这位同学的学习态度还是很端正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强。像这样学习自觉的孩子就没必要再给她压担子了,作为家长现在不是想着给孩子“加压”,而是要想方设法给孩子“减压”。
周末,孩子偶尔聊聊天上上网也未尝不可,更何况孩子跟同学讨论的还是学习问题。作为家长,把孩子逼得如此紧甚至每分每秒都在监管,那真的就没有必要了。
现在,中小学都在提倡减负,倡导一种健康快乐的学习方式,作为家长更应该顺应大势所趋,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
另外,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其一言一行都在教育着孩子。家长从不认错,等于给孩子做了不愿认错的不良示范,孩子看样学样也会不认错。不认错就不会改错,而不改错,孩子就不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