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教育 >> 厦门教育  >> 正文

听心理老师黄碧芬告诉你:优秀孩子是怎样炼成的?(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叶鹏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8个优秀孩子的成长故事

  厦门外国语学校多年从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黄碧芬老师说,两年前学校喜迎30周年校庆,作为老教师,自己由衷地想写点东西献给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老师,也乐意藉此机会与关心教育的人们分享、探讨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

  那么,什么样的案例更能让人们有所反思和借鉴?基于对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价值的系列研究,黄碧芬决定,让学生自己推荐一批拥有“乐观、向上、合群”特质,并已达成自己心仪目标的同学,来做成长心路历程的一对一访谈探究。

  从2011年4月启动这个计划,到今年11月由厦大出版社正式出版,前后用了两年半时间,18个优秀孩子的成长故事便这样呈现在面前,带给人们一阵惊喜。值得一提的是,书稿尽可能保持了孩子们原汁原味的语言。黄碧芬说,“这更能体现孩子们鲜活、敏锐的思想情感。”

  这些一对一的访谈录触及了这批优秀孩子真实的心灵世界,描述了他们自我追求卓越的成长轨迹,也揭秘了他们自我成长过程中的诸多抉择,每个访谈后还以“精采聚焦”形式进行了总结。

  黄碧芬希望,这些孩子朝气蓬勃的生命成长故事能带给人们有益的启示。

优秀孩子接纳自己和他人

  近距离地和这批孩子(高三保送生、出国留学生、高考优秀生)交流,黄碧芬发现,他们身上具有这些共同特质:较好的鉴赏力和判断力;真诚地接纳自己和他人;积极地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方法;更多坦率自然的求真思维、有目标引领的行为管理;自律自立并具有独立担当的勇气等。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潜质和智能优势,他们具体生活的环境氛围,尤其是他们所在家庭系统、学校班级系统的人际关系质量,父母和老师的育人观、生活方式等,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至深影响。”倾听孩子十多年的经历,让黄碧芬更了解孩子们心灵的脉动。“如果说孩子是否追求自我实现,在高中阶段更多取决于其自身素质及是否有强烈的主观愿望、清晰的目标定位,那么,小时候父母和老师给予孩子的身教言传品质、探究事理的价值取向、是否智慧地促进孩子坚持自我实践或自我突破的历练等,都影响孩子的成长。”

  人的自我实现或健康成长,实际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基于现实生活需要和发展需求的自我选择系列。黄碧芬说,家庭和学校营建的乐观、向上、合群的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是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父母爱孩子,很容易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希望帮助孩子走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但这里隐藏着极大危机。黄碧芬说,孩子的生命发展有各阶段的关键问题。从小更充分感知和自主探究的孩子,会表现出更勤奋自律、勇敢正直、追求卓越的好品质。

  “当今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或盲目要求,使孩子丧失了作为一个独立健全的人应有的生活能力的历练机会,导致许多孩子心理负担重,只能被动地、受审式地在迷茫中艰难前行。”黄碧芬说,在孩子与父母存在重要价值冲突的家庭,孩子会更多地选择回避父母。

  父母要学会谦逊地以孩子为镜。在看到孩子的混乱或不足时,要真诚了解其真实状态,检查自己与孩子互动的方式和内容,与孩子探讨可行的面对及改善的途径。“这本书里孩子的父母,至少都有一位能在孩子需要时,传递饱满温暖的正能量。”黄碧芬说父母自重而有爱,有对一时错误的宽容,有对关系道义的坚守,有对求知与成长的等待,有对孩子的信任和无条件的爱,就能听到孩子的内心呼唤。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中学生答卷"调戏"心理老师:有房有车后 回来娶你

台海网6月1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樊文岑 实习生 林潇敏) “等我有房有车就来迎娶你,记得等我哦!”看到这话,你以为是恋人间的承诺?错,这是一名中学男生在卷面上给老师的留言!   昨日,网名为“这里是厦门”的知名草根微博转发了一条微博,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该微博是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