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父母导致暴力孩子
吴先生(公司职员、过来家长):过于严厉和过于溺爱都可能导致孩子具有暴力倾向。过于严厉的家长,当孩子一犯错,会用体罚来约束孩子,这使孩子懂得了如何能够伤害他人;而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在孩子表现出暴力倾向时,可能会一味纵容孩子,从而使孩子形成攻击性的习惯。
一些家长常对孩子说:“谁打你了跟我说,爸爸来修理他。”这样的教育让人不寒而栗,暴力父母容易导致暴力孩子。父母之间的暴力(包括冷暴力)都要尽量避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会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
赵梅(初二学生家长):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出现这样的极端行为与其家庭教育方式肯定有关系,孩子问题往往折射出家长问题。有优良素质和道德修养的父母才会有人格健全的孩子。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成长就是给吃、给喝、给穿了事,固然物质是基本保障,但有了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灵,很多父母漠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
当今社会,儿童暴力、校园暴力的问题填充着人们的视野,这应该促使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来思考:产生暴力事件的原因何在?如何避免这类暴力事件的发生?如何让孩子远离暴力事件的伤害?
观点
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
全国“十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厦门金尚中学李远认为,孩子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复制、模仿家庭处理问题的方式,孩子从家长身上习得“暴力”,这种情况最常见;
二是家庭氛围冷漠、压抑导致。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是孩子寄人篱下,孩子内心的焦虑、压抑无处释放,这类孩子在家表现得很乖巧,但在外却以暴力方式宣泄扭曲心理;
三是受到电视、网络等夸张的暴力画面和描写的负面影响。由于孩子没有辨别事非的能力,与现实混为一体,容易造成模仿学习;
四是个别孩子身体特质等特殊原因造成的攻击性行为。此外,孩子同伴的暴力行为也会为其带来不良影响。
如何避免孩子的暴力倾向?
李远认为,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不用暴力解决问题;要营造轻松和谐、充满爱意与温情的家庭氛围;要引导孩子选择科学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情况外,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那么,孩子遭遇暴力时又该怎么应对?
李远建议,遇到暴力危机时,要镇定。不要故意去挑衅和刺激对方,也不要急着回打。最好让对方冷静下来,以免“火上浇油”;一旦对方动手,你又未能及时逃脱,要记得保护好自己身体的重要部位(头部、脸部、腹部等);决定反击一定要找准机会全力一击,打不过就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很重要的一点是,遭遇暴力时一定要懂得大声呼救。
对待家庭暴力,也不能妥协,可以向亲友、社区、警察寻求帮助;加害者是不认识的人,要记住其特征,以便报警;是认识的人,也要留下相应证据等。
一些孩子在经历暴力事件后会出现自责、恐惧、害怕、抑郁等不良情绪,留下心理阴影。这时尤其要为孩子做好心理辅导,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危机。可以让孩子向亲人、好友倾诉,告诉孩子这不是他的错,让孩子释放不良情绪。
如果孩子是在路上受到伤害,家长一段时期最好要多陪伴孩子,比如接送孩子去学校,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