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女儿从不认错,还说我像后妈
卢女士(初一学生家长)
上了中学后,就发现女儿不再像小学时那么乖巧、听话了。学校老师也反映女儿虽然很聪明,但是不够用功,如果努力一点,成绩会更好。半期考后开家长会,英语老师说女儿底子不错,但上课不够专心,有一次还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这次半期考英语成绩也不理想。
我很想借此机会让女儿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回到家,我婉转地表达了老师的意见,并就课堂上看课外书和女儿做沟通。但女儿很不服气,申辩说只是拿出课外书看了一下封面;半期考就英语没上90分,其他科都在班级前几名,还说是老师对她的要求太高了。
看到女儿一点也不谦虚的样子我很生气:“老师都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一点都听不进去?!”可女儿竟然瞪眼说:“你怎么像后妈一样找我的茬啊?你一点也不像亲妈。”听了让人哭笑不得。
上周六,我一早去市场买菜,回到家没见到女儿的身影,直到傍晚女儿才回到家。以前出门,女儿事先都会征得我们的同意,可这回不声不响出去了大半天,让我既担心又生气。
所以一看到女儿,我有些气急败坏:去哪了?怎么也不说一声?女孩子怎么可以这么疯、这么野?!
原来,一个女同学邀她出去玩,逛图书馆、逛街上的小玩意店,竟然玩得忘了时间。
或许是很少看我如此大动干戈,或许自知理亏,这回女儿怯怯地坐到沙发角落,可是第二天,她却狡辩:“你们都不在家,所以我才出去玩的……”
有时明明是女儿犯的错,她却不愿承认。孩子犯错了,作为家长到底该如何对待才能奏效?
点评
犯错,是孩子的权利
罗文明(集美中学特级教师)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女士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她看见老师不满3岁的孩子正将一把钥匙笨拙地插进锁中,孩子想要打开卧室的门,可由于身高和协调性都不够,怎么也打不开。于是,这位女士连忙走过去想帮助他一下,却被老师阻止了:“不要去打扰他,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的,这样他再也不会忘记怎样开门了!”
果然,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将门打开了,他开心地拍起手来。孩子小时候犯一些错误,通过错误来确知与外界或他人的关系,可以获得对犯错的“免疫”。人类的孩子与哺乳动物小时候一样,要在游戏中预演攻击与防御、残忍与仁慈、捕获与逃避,才能获得生存的能力。“犯错是孩子的权利。孩子正是通过不断犯错来得到成长的。”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在小时候犯错误是很正常的,甚至是非常需要的。如果药家鑫小时候多犯些错误,并且知道犯了错误是有办法解决的,他可能不会有今天这种悲剧,他是太害怕犯错误了,犯了错误就想彻底掩饰,结果导致杀人。也许可以说,小的时候不犯错误的孩子,长大了要犯大错误。小的时候温顺乖巧的孩子,长大了可能叛逆得惊人。”
如果我们能从药家鑫事件中悟出孩子成长教育的精髓,就可以避免许多人生悲剧的发生。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不用说。让我们给孩子一份犯错误的权利,还孩子一份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