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会鼓励孩子尊老爱幼
菜菜妈(六年级学生家长):这样的老太让人很鄙视。尽管如此,但我肯定还是会鼓励孩子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毕竟,这样的“坏人”还是少数的,大多数人还是有良心的。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从小成为一个热心人,对人对己都是有益的。平时带孩子出门,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我会主动让座,孩子自然也很乐意让座;遇到乞丐(主要是老年乞丐)我一定会给钱,并且告诉孩子:这个老人年纪很大需要帮助。现在,遇到乞丐,孩子会赶紧拉我给钱,对此,我也毫不吝啬。
我很欣慰孩子拥有一颗悲悯之心。我一直给孩子灌输正能量的东西,这对他的一生很重要。
李先生(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我也会鼓励孩子去做好事,包括扶老太太,就算是单纯为了培养孩子的品性。好人终究会有好报,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好好教育孩子,况且,人间自有公道和正义在。
我更愿意相信这样的说法:“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对于那三名助人为乐的小朋友,我认为应该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表彰,在当下,弘扬社会正气是必不可少的。
讲堂
助人为乐让孩子量力而行
吴玉琼(厦门梧村小学副校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告诉我们:人性本善,助人为乐乃快乐之本!做好事者,理应得到肯定和赞赏。而现实中的一些负面消息很让人忧心。人性的冷漠、疏离与隔阂,已严重危及社会诚信及道义,伤害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引发信任的危机!
要不要让孩子做好事?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能因为社会的一些阴暗面而否定阳光的温暖存在。对孩子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爱心的培养,小方面是个人的基本道德,大方面指向未来社会的灵魂。
孩子的爱心经由模仿、潜移默化的引导而形成,有一个由外而内的发展升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师长是最直接的爱心传播者。“助人为乐,让孩子量力而行”包含三个意思:一是关爱从自家做起。引导孩子在家学会体贴父母,关爱爷爷奶奶老一辈。只有家庭的小和睦,才有社会的大和谐;二是从身边小事做起。洁净身边的环境,关爱生病的同学,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都是爱心的培养;三是多参与集体做好事活动。比如,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美好愿景的召唤下,城市义工越来越多,校园城市小义工活动也在火热进行。家长不妨带上孩子去体验、经历道德的洗礼,享受成长的快乐。
量力而行,这是做好事的前提。若遇老人摔倒,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但讲求方法不能草率行事。对于普通的跌倒在地,老人家神志清楚没什么事,可请其他大人帮助。若身边没有大人,有小伙伴一起是可以扶老人起来的,但送老人回家的事情一定要求助110警察来帮忙。
对于有外伤的老人,建议不要扶起。一是孩子的力量有限,不宜去搬动比自己重的大人;二是扶起老人,可能会好心办坏事(如骨折移位等),打电话让110或者120来处理,是最合适的援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的美德,在社会中重塑信任与感恩,营造相互善待的宽松氛围,让孩子们的爱心得到滋养丰满,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