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作业让家长“凌乱了” 自从宝宝上了幼儿园,市民黄女士就同步开启了她的“手工达人”模式,因为幼儿园隔三差五总会布置一些让她很头痛的亲子作业。“开始的时候觉得挺有意思,但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亲子作业就变成了一种负担。”黄女士说,幼儿园的亲子作业有时候是用废弃材料手工缝制布偶,有时候是用水果制作能站立的娃娃,有时候是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捏各种动物造型。“有一次幼儿园要我们用纸糊厦门的骑楼,我和孩子爸爸弄了将近3个小时,最终的成品有窗还有花园,结果看上去像清明节用品,我当时就凌乱了!”
黄女士印象最深的,是上个月的一次亲子作业——寻找秋天的影子,要求找到形状各异的落叶,“10月的厦门明明就还是夏天,没有落叶啊!公园都扫得那么干净,我都想上树摘了。可女儿说老师有交代树上摘的不算,最后我都差点去环卫工人的箩筐里掏了”!
满肚子苦水“说多都是泪”
黄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如今与幼儿园家长聊天,总能“接收”到很多苦水,而最大的源头不外乎亲子作业。
一位家长列出了这样一份清单:“小班:中秋手工灯笼、环保服装、树叶画;中班:编花篮、小橘灯、缝沙包;大班:盖房子、制作绘画册。”这位家长吐槽称,孩子读完幼儿园,自己也自学成才了,德智体美劳都全面发展了一回。
市民施先生前几天就为了给儿子用火柴棒粘成一只螃蟹,奋战到凌晨才收工。他说,这让他仿佛也回到了童年时代。不过施先生认为,幼儿园给孩子布置作业实际是在考父母,“经常这样太累人,幼儿园布置一次手工活,经常能耗掉我们好几个钟头,说多了都是泪啊”!
当然,在这些“泪”的对面,也有持肯定态度的家长,因为他们认为,亲子作业确实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亲子沟通,丰富了亲子关系。
完成过程比作品质量重要
面对幼儿园的亲子作业,家长们用“拼娘坑爹”来形容,而幼儿园老师对这样的评价也有所耳闻。不过,老师们表示,布置亲子作业的初衷是为了让家长和孩子多互动,完成亲子作业的过程往往比最终的作品质量更重要。
昨天,导报记者联系到黄女士宝宝班上的陈老师,陈老师表示,目前厦门绝大多数幼儿园都会设计各种亲子作业,目的无非是想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成长中来。“但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却因为太过注重结果,而将本该和宝宝一起完成的事一手包办,导致亲子作业成为负担。”
陈老师说,其实亲子作业就是让孩子和家长互相交流和沟通的作业,通过互动,家长能知道孩子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孩子有时也能启发家长,家长应该好好享受才对。“我们更提倡让孩子自己动手,家长在一旁辅助就好,做到什么程度都无所谓,家长完全不用太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