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老师的名义多表扬孩子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热爱、配合每个科任老师很重要。学生们往往爱屋及乌,喜欢这个老师,他所教的科目就愿意下工夫。
初中阶段,孩子就在我班上读书,对别的孩子,只要有点滴进步,我一定会在课前课后利用各种机会表扬激励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意无意都避开了。但是我在家经常借其他老师的名义表扬她。“杨老师说你很有灵气,有篇文章写得很有画面感,可以让我看看吗?”“龚老师说你数学思维方面很细致,有慧根,格式要是规范一点更好了。”“张老师说你很执着,能吃苦,体育会满分的……”
听了这些话,孩子非常“受用”,感念师恩,发奋图强。要是看她放松太久,无所事事时,我就口气凝重地说“白老师这回有点伤心了……”“杨段说你最近开始忽悠了……”
前不久我刚参加了孩子高一的家长会,孩子不理会我要灌输的“普遍纲领”,一直打断我的转达:“高老师有没有表扬我呢,李老师和黄老师肯定说我数学、物理进步很多吧?”
其实家长会时间很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自始至终确实没有听到一句针对孩子个人的评论。但我话锋一转,优势科目就借用老师的口吻说她几个过人之处,进步的科目就说老师表扬比对了前后的成绩,对她的状态很满意,并借机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好”
每当我在转述和表达老师们对孩子的看法时,16岁、1.7米的孩子听得聚精会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确实,同样一句话,由老师还是由家长表达出来,有时候效果真的大不相同。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家里经常会议论老师,有时也难免根据自己的情绪断章取义,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能够正面引导孩子,孩子对自身的问题就能比较有担当,不容易产生不负责的心理。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科任老师对学生的赞赏,我也都会及时转达给班上的孩子。因为喜欢科任老师的孩子,班主任和家长也都轻松了,他们有很多问题在老师们那里可以得到最无私、最大化的帮助。
所以,聪明的家长应该经常借用各种事实和感人细节,在孩子面前说说老师们的“各种好”。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和老师之间的“纽带”和“柔顺剂”。让孩子了解老师很喜爱与重视他。这样,有利于在孩子和老师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