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微博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 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近日在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
有人认为,作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呼吁“救救汉语”,与他的身份相符,也切中当下现实。比如,现今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的人,不能熟练使用汉语的人不在少数。而数字时代,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又比如,最近央视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不少人看了节目后发现,很多字都不会写,有的字词甚至闻所未闻。中华文明能够传承五千余年,靠的就是方块汉字的文化凝聚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救救汉语”很有必要。
但是,“救救汉语”是否就得以牺牲小学英语课为代价?对此,家长和老师大多不认同。
声音第二语言的习得越早越好
“小时候,我们很自然地就学会了母语。同样,对第二语言来说,学得早比学得晚好。进入小学阶段,对母语有了一定掌握,这时学习第二语言也不易对母语产生干扰。”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在职研究生小林认为,语言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越早越好。“我小学没有学过英语,和那些小学读过英语的同学相比,我的底子就明显不如他们。不过,小学英语最好不要去讲什么语法,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还真的不容易搞懂。”小林的体会是,从小培养语音意识最重要,当然,前提条件是,训练的老师必须发音正确,而且听辨能力要强。
“年龄越小语言接受能力越强。一些研究也表明,对非母语因素的识别、分辨及发音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减退,所以,除了母语以外,孩子第二语言的学习赶早不赶晚。”小学五年级学生贝贝的妈妈朱女士认为小学上英语课很有必要。
“如果小学取消英语课,到了中学再让孩子来学,显然太晚了。国外的孩子从小也都有上外语课。”除了学校的英语课,朱女士说还有老师为贝贝开“小灶”:“每周六贝贝固定去少年宫上一次英语课,从二年级就开始了,贝贝自己乐意。”
英语和国学不该是对立的
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吴女士的看法是,国学教育固然重要,英语教育也必不可少。
“我既希望孩子知道子曰,也希望孩子知道ABC,因为孩子肯定要比我们上一代飞得更高、更远。”吴女士说,自己前阵子在电视上看《新概念英语》大赛,当她看到那些年纪小小的孩子,不仅能说一口好听的母语,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那些外国考官面前还那么从容淡定,真的被惊呆了。吴女士坦言,自己很后悔没有早一点让孩子学习英语。
而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菜菜妈对于小学要不要英语课,态度十分明确:“小学肯定要有英语课,语言和钢琴一样,小时候学容易接受。而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就好比普通话是中国通用语言一样,有必要好好普及。”“到国外去,不懂英语就跟在中国不懂普通话的文盲一样。取消学习英语是一种后退。我们现在用不上英语,并不等于孩子将来用不上英语。”和菜菜妈一样,接受采访的大多数家长表示,既要胸怀祖国,也要放眼世界。小学的英语教育和国学教育不该对立,应该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