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开阔眼界选择更多元 欧阳(大二学生):高中毕业我就参加了游学,去的是美国,因为我打算在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深造。平时身边很多朋友都去过美国,有人说美国的秩序、环境都比国内好;又有人说美国就像个大乡村,于是我决定自己先去踩点,便报名参加了一个美国东西海岸名校探索营。“亲历”的感受果然不一样。我比较喜欢美国东北部新罕布夏州汉诺佛镇的达特茅斯学院,坐落在优美的小镇里,但那里的氛围又非常活泼,或许以后我申请美国研究生时就会考虑这所学校。对我来说,游学算是为毕业后的留学预热。
刘女士(初三家长):我女儿今年刚初中毕业。从初一开始,我就很想让她参加游学夏令营。那时因为考虑到她还比较小,所以就等到了今年暑假。这次让她报名参加了一个21天的欧洲游学活动,费用高点,3.8万元。
让女儿到国外走走,我的出发点是希望她开阔眼界,体验一下不同国度的文化,同时,也让她未来的选择更多元。而且,我的女儿性格比较文静,希望通过这次游学,她能多和其他同龄人交流,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蔡女士(小学五年级家长):我觉得没有必要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到国外去转悠,连国内都还没有游遍呢!像咱们国家地域这么辽阔,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也完全不同,让孩子在国内体验也未尝不可。
有人说游学对孩子的英语提升有帮助,我不以为然,语言的学习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十天半月就可以完成的。
反正,我不会舍近求远,也不想让孩子觉得“国外的月亮圆”。我更不认同家里经济实力不强,也让孩子去游学,增加不必要的家庭负担。
观点 要让孩子“有所得”
厦门教科所原所长、市政协特邀研究员谭南周认为,对于游学,家长不必盲目跟风、赶潮流。是否让孩子游学,首先要看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许可,其次要弄清游学要达到什么目的,学什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有所得。
谭南周说,游学有其积极意义,国外教育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以中美教育为例,中国更注重基础教育和知识的掌握,而美国更注重创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堂教材,两国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国内教育也有成功之处,但大环境还是离不开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游学”,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一如教育考察团和商业考察团到国外去学习,关键在于要能取回真经,“游学”也是如此。游而不学,仅仅“走马观花”,就是没有意义的。
提醒 选择口碑好的机构
李婷婷提醒说,选择游学夏令营,家长先要弄清楚参加夏令营的初衷,是为留学做准备的预热,还是纯粹的开眼界、长见识。明确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游学线路。
其次,应该选择口碑好、规模大的机构,因为这些机构的合作资源更多。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寻求当地合作机构帮助,更能保障孩子的安全。
李婷婷还建议,对于年龄在13周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游学最好先从比较近的东南亚一带开始。毕竟,孩子年龄太小,走得太远、时间太长他们不太适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较好。
此外,游学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家长不要一厢情愿勉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