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手绘地图很清新
与录取通知书相比,对厦门大学的准新生来说,一起寄达的手绘地图被认为更生趣盎然。
其实,去年厦大就开始给新生寄去手绘地图,地图用卡通、3D的方式,手绘出塔楼、绿荫、湖水等景物,学生该去哪里打篮球、吃饭、做实验、看病,都一目了然。
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厦大的录取通知书就是一张白纸加几竖行黑字,时代也赋予了它明显的特征:“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已经开始了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建设,国家迫切地需要各类建设干部。希望你早日做好准备……为献身伟大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努力!”
到了六十年代,厦大的录取通知书也简洁干练,但有特别要求:考生在办理好户口迁移的同时,还要加办油粮关系介绍信,而这也是当时几乎所有高校的做法。
其实,如今走清新路线的高校不只厦大,去年郑州大学也给新生寄去了“生活指南”手绘地图,此外,复旦大学索性发出了一本长达20多页的复旦新生生活指南手绘本。
嘉庚的二维码很新潮
时代在变,录取通知书也在变,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考生收个录取通知书除了要等到花儿都快谢了,还得付比普通邮件贵10倍的钱,因为那份简单打印好的录取通知书“关乎命运”,是报到时的唯一凭证。如今,许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已是走到了潮流前端,就像厦大嘉庚学院,还在通知书里印上了二维码。
翻开嘉庚学院今年的录取通知书,内外两块二维码便是最大的亮点。拿起手机,对准首页的二维码一扫,新生们就可以提前和学校微信沟通。待报到时,翻到内页,再扫一下二维码,便可以直接注册,免去了以前一系列麻烦的手续。
此外,今年二维码也出现在西南政法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校的录取通知书里,通过手机扫描,考生就能获取自己的专业、辅导员、新生QQ群等信息。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将芯片植入录取通知书,让新生报到程序在几十秒内就能轻松搞定。
有人说,这样的“潮范儿”,甚至和北大去年附送《北大英雄》3D游戏光盘的做法有得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