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教育 >> 厦门教育  >> 正文

2013年高考(福建)数学学科试卷说明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薛洋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立足基础,适度创新

命题关注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文、理科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均达80%以上,有效地检测了学生是否具备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同时,根据数学各模块在中学数学的地位及课时比例,合理选取试题素材,确定考查力度。在基本保证考试内容抽样的合理性和典型性的同时,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考虑问题,检测了考生是否具备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并能从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有效、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使高考试卷的评价功能得以合理体现。因此,作为中学数学主体内容中的函数与导数、数列、统计与概率、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六大主干知识,在文、理科试卷中不但占分比例大,而且在各类题型中都作了较为深入的考查。

适度创新主要以中学教学的实际和高考“公平性”的体现为视角,合理匹配试题的主要考查目标,并在试题设计上求新。如理9以等比数列的片断和、积为背景,考查考生从特殊到一般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理10、文16、理15依托新情境材料,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文11、理18、理19都要求考生运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数学实验方法予以解决,其中,理19第(Ⅲ)问要求考生能将空间几何体的拼接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拼接,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理20以三角函数为载体,将数列、函数与导数合理交汇,考查考生对问题的理解及综合地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这些试题设计新颖,背景公平,问题的解决应从题目的求解目标中发现问题的实质,从题设条件中合理提取有关信息,通过分析与综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求解过程只需利用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思想方法,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力求区分,彰显选拔

命题关注不同要求层次的问题的设计,既有容易题,也有中等题、难题,力求使得不同层次的考生的水平都得到合理的评价,突出“淡化层次内的区分,强化层次间的区分”的评价理念。

各种题型的试题梯度明显,例如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起点低,再逐步增加难度,而最后两题有较大的思维量。解答题在整体难度递进的同时,每一小题也均从易到难。例如理1920、文2122的第(Ⅰ)问入题较易,而第(Ⅱ)或第(Ⅲ)问则将检测考生是否具备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进行熟练的转化和思考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查目标。

这些试题的解法多样,不同的解法体现了考生思维层次的差异。试题既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又真正体现了“多思少算”的命题理念,使大部分考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基本分,同时又有助于思维层次较高的考生充分发挥,彰显了选拔功能。

3.注重探究,突出能力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除了必须注重考查考生是否具备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并能够从中抽取有用信息以解决问题之外,还必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

命题强调高考对考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潜能的关注,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例如理10、文16考生需先理解“保序同构”的概念,并搜索已有的知识进而运用最本源的函数知识予以解决,考查考生解决新情境问题的能力;理9在探究两个新数列生成的过程中,考生需将问题回归到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并予以解决,考查了考生抽象概括能力;理15的解决需考生阅读理解相关的知识材料,提练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加以应用,考查了考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理18证明9个点都在同一条抛物线上,考生可从特殊入手,通过合情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也可通过演绎推理直接证明,考查考生推理论证的能力;理19的拼接过程需要考生严谨、简捷和深刻的思维,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理20第(Ⅱ)问在探究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过程中,需要考生对三个数的大小进行辨析,从而优化解题过程,考查考生思维的简捷性,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理20第(Ⅲ)问要求考生化整体到局部,先研究函数在一个周期内图象的性态,再从特殊到一般地解决问题,综合地考查了考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文22也需要考生对问题进行不断地转化,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这些设置突出对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最基础、最本质的数学知识的应用,旨在考查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检测其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4.关注过程,凸显导向

 “过程与方法”作为《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之一,也是命题的理念之一。

试题注重规避模式化的解题和公式的直接套用,考查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着重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力求实现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健康发展。如理8、文12以函数图象的变换为载体考查考生对极值定义本质的理解;理9则回避了对等差、等比数列公式的直接套用,着重考查考生对等差、等比数列定义本质的理解;理10、文16则考查了考生对函数的定义本质的理解;文11对线性回归的考查不再是以往的套用公式,而是考查考生对线性回归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性理解;理15体现了对新材料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的过程。

这些试题关注了考生的学习过程,不但关注了结论,更关注过程,以期给中学数学教学带来良好的导向。

最后,命题直面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差异,合理加大文、理科试卷的差异。两份试卷中,完全相同的试题只有三道(文10和理7,文12和理8,文15和理14),分值为15,占10%;姊妹题(背景或设问方式相似度较高)只有三对(文1和理1,文16和理10。文14和理11),分值约为13,占8.7%。这样的试题设置,无疑使试卷的人文关怀得以更为明晰的体现。

 

相关新闻
2018高考直通车:厦门5000余名学生参加高职招考

台海网1月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高职招考昨日(6日)开考,几乎没有家长送考。  高职招考俗称春季高考,和普通高考不同的是,它是由福建省自行命题,招生院校仅限于福建省属高校,以大专层次居多。中职和普高学生都可以报考高职招考,考试科目和普通高考也不同。  厦门今年有5000余名学生报考高职招考,他们在六个考点参加考试。其中700多人是普高生,比去年少了1...

春季高考恰逢马拉松 请考生做好出行规划

台海网1月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俗称“春季高考”的高职招考本周末(6日和7日)举行,福建省教育厅考试院提醒考生不要穿戴有金属的物品或衣物。  在厦门,考生们还要注意,高职招考考试第二天(7日)恰逢厦门马拉松赛,厦门市招办提醒考生要做好出行规划。  省教育厅考试院前日发布考前提醒,指出,每科开考前30分钟,考生可以开始进入考场。  进入考场时,考生...

全国十大教育新闻:“双一流”建设、新高考落地等入选

“双一流”建设、新高考落地等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2017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评选结果29日揭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上海浙江新高考正式落地等10件新闻入选。 资料图:高考...

2018高考大纲稳中微调 细微变化体现选才导向

2018高考大纲稳中微调   2018年高考考什么?哪些知识点必考,哪些又是新增内容?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为上述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 资料图:2017普通高校全国招生统考。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总体稳定,注重基础要求   《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也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2018高考大纲稳中微调 细微变化体现选才导向

2018高考大纲稳中微调   2018年高考考什么?哪些知识点必考,哪些又是新增内容?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为上述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 资料图:2017普通高校全国招生统考。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总体稳定,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