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台海网4月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文/图) 这是一个自愿性的民间团体,它随时欢迎热爱读书、乐于合作与研究的老师,也不强留任何一位无暇讨论、互助与共享活动的成员。它让老师在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平等表达,探讨与教学相关的各种问题,它从不给予参与者一丁点物质上的报酬,却引得众多园丁争相追随。它,就是在厦门教育界被津津乐道的“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下文简称“共同体”)。
五年前,“共同体”只有形单影只的7个人,如今,它已发展壮大成一个拥有7个学习分队、逾百名成员的队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自发形成的团体拥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团体,感受它充满正能量的教育生态文化。
相聚厦台学习共同体工作坊
4月1日早上,厦门实验小学的多功能厅里,台湾屏东教育大学教育学系的王慧兰副教授正和来自全市的上百名老师探讨着《教育大未来》的场景。她绘声绘色、娓娓道来:原本被认为是很遥远的“未来”,其实可以是明天。改变未来,其实可以从当下做起,“‘未来’的重点是其前瞻性,它不一定指时间,它可以是信念,一种促使我们突破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