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11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小孩上二年级了,作业都在学校完成,4点半回家后就闲着,拿起iPad一直玩,不知道该怎么安排孩子减负后多出来的这些时间。”昨日,一位家长拨打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求助。记者随后走访多名家长,发现这种心情在小学生家长中并不在少数。与此同时,记者也从我市不少教育培训机构了解到,新学期开学以来,各类培训辅导机构的补习报名人数增加了不少。但一些老师和教育界人士并不认同家长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
辅导机构
从30多人猛增到70多人
“我们最近又多开了一个班了”,在某知名辅导机构当英语老师的小李说。有时候,小李也很难理解家长的想法,“有个学生考试不是99分就是100分,她妈妈说别的同学来培训,她也不能落下。”
新学期,学校给学生减负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小李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授课更多了。据了解,上学期,小李给30多名学生授课,每周上8小时,这学期学生人数猛增到70多人,一周授课20多个小时。
上周末,记者来到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看到了不少午托班的工作人员在接孩子。其中,一家托管中心的老师说,托管中心周末还有辅导课程,包括语文、英语、奥数等,“一个课程半天,有的学生报一个班,有的学生报了两三个。”
记者从厦门最大的两家教育辅导机构新东方学校和快乐学习了解到,本学期,这两家辅导机构的补习人次分别有35%和15%的增长。
厦门新东方学校的市场经理王炜告诉记者,“减负令”下达以后,晚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说,新东方正在考虑增设下午4点以后的辅导课程。
快乐学习的校长王建宝也表示,本学期将多开设晚自习辅导班。“以前很多学生连晚上7点半的辅导课都参加不了,但这次的晚自习报名很快就满员封班了。”王建宝认为,这与减负有一定关系。
学生反应
“我都开心得想放鞭炮了”
市民小林以为,小学生放学回家家里没人,他们是不是可以到家门前的社区活动中心看看书、做做运动呢?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嘉莲街道的文体活动中心,在里面活动的老人告诉记者:“基本上不会有小孩子到这里来。”
傍晚,记者来到厦门市图书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午、傍晚,图书馆都会有很多学生来看书、写作业。
晚上7点多,记者在图书馆见到初一学生小张正在看小说。他说,现在作业少了,他有更多的时间在图书馆看书了,“我刚刚就是做完作业才来的。”另一名高三的学生小洪,一边忙里偷闲翻着文学书籍,一边叹息:“我怎么没赶上减负的好时代呢?”
“我都开心得想放鞭炮了”,说起减负,初二的小庄相当开心。现在的她,可以用提前回家的一个小时练钢琴。她觉得,减负后尽量不要去参加辅导班,“现在这么依赖辅导班,以后高中没时间去参加培训班,还怎么学?”
专家建议
树立行行都是好工作理念减负才能真正有效
厦门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十方认为:“只有当减负形成一种社会认同的机制,才能真正让学生、家长、学校放心减负,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他说,出现减负难减的现象,应该从学习压力的根源分析起:中小学生努力,是为了日后考上重点高中;就读重点高中后,是为日后考名牌大学打基础;名牌大学毕业后,才可能顺利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上好生活……
那究竟怎么样才是好工作、好生活?许十方以为,只有从源头上把这个问题的固有答案瓦解掉了,才能让学校、家长、学生减负减得安心,这才是真正的减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说,当体力劳动者也能赢得尊重、过得有尊严的时候,好工作、好生活就不是非名牌大学不可了,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努力上重点高中了。教育理念改变了,减负才能真的减成。
□文/图 记者 汪燕妮 实习生 罗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