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战壕的战友”
人物:黄晓东,2005年参加高考,厦门某网络公司技术人员
经历高考的人,都曾为高考付出了太多,可在付出的同时,我们收获的也是这一生中最真挚、最纯净、最深刻的情谊,所以我管高三的同窗们叫“同一个战壕里爬出的战友”。
我们的高三大课间,如果下一节上课的是宽宏大量的政治老师,那么我们例行的公事,就是趁着课间偷偷溜到学校后门,隔着铁栅栏,让小摊主给我们递过来鸡肉卷、麻辣烫、炸芋头,还美其名曰“补充能量”。
那些日子,因为政治老师的一再容忍,全班“补充能量”的现象也呈现出登峰造极之势,动辄半个班的人集体消失,或者几个“特派员”在上课铃响了以后当着老师的面拎着半个班的鸡肉卷大步走进来。
这样的场景,给我们那段乏味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欢乐和难得的“叛逆”回忆。
高考前一段时间,我们也会疲惫,也曾彷徨。读累了,我们总是喜欢在放学后约上三五人,蹲在学校胡同口吃鸡蛋煎饼,边吃还要边调侃一下老师的穿着和个别女同学的样貌。那时候,我们以冒充盲流为荣,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就只是纯粹的喜欢。
再后来,越靠近高考日,我们就越像一台学习机,不会生锈,不用上油,而且还能连轴转。而那也是我们一生中最佳的状态,如今,七八年过去了,那种状态从未再出现过。
难舍的青葱之情
人物:张老师,2003年参加高考,厦门某高校辅导员
无论什么时候,回想起高考那年,我们总会无限感触。是的,那年,我们高三,有太多值得怀念的人和太多终生难忘的事,当然,也包括那个青葱岁月里那段青涩的情谊。
记得我们的高三来得顺其自然,但却总感觉有些突然,因为一度希望赶紧逃离学校的我们居然有点紧张了,我们的紧张无外乎关于即将来临的高考,关于那个大学梦,还有,关于那个人。
那个我们心里在意却不敢公布的男孩/女孩,对于我们那个懵懂的青春,我们怕老师知道,怕同学调侃,怕对方放弃,怕两人考进不同的大学。我们坚信这些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以及梦想,可是成绩从来不说谎,每一次随感情波动的不只有心绪,还有试卷上的分数,于是我们慢慢明白了,爱情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太早。我们还没有能力去驾驭它,所以我们痛苦地藏起心里的那份感情,努力着让自己无关风月。